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原则上除了:1,易损件不可再制造,2,保养件不可以再制造,3,涉及安全类配件不可再制造,其他有高附加值的汽车零部件均可以再制造。
你的提问中空气格和机油滤清器属于保养件,原则上不可以再制造。
生产汽车配件需要什么资质?
整个办理流程周期较长,首先要到当地的工商局核名,3-5个工作日。再去卫生局,环保局,办理卫生许可证和环评,至少需要二个月时间。其它的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去工商局就可以办理,大概需三个工作日。
生产汽车需要多少零件?
据估计,一般轿车约由1万多个不可拆解的独立零部件组装而成。结构极其复杂的特制汽车,如F1赛车等,其独立零部件的数量可达到2万个之多。当然,估计还没有人能将一辆车的零部件数量准确地计算出来。汽车的零部件数量越多,并不说明汽车的性能越好,反而意味着它的可靠性会更加难以保证
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前景怎样?
额,这么说吧,我之前回答的一个问题里说过,发动机设计和制造领域最强势的可能不是主机厂,而是汽车零部件公司。为什么,人家在技术领域的研发和专利,多到主机厂的设计师都不忍面对啊。
早在10年前,像大陆、舍弗勒、麦格纳、博世、德尔福、电装、ZF这类的跨国零部件制造集团,就垄断了世界上排名前十的汽车制造商的70%的零部件供应业务(这个数据我记得比较模糊啊,因为是当年在Google上搜的外文文献,如果有准确数据的大神不要喷我)。你看到的一辆车,如果没有这些零部件供应商以及他们的配套商的产品,那我一定会怀疑你买了一辆假的汽车。我记得在我刚从事汽车媒体的时候,很多自主品牌厂家的新闻稿都会因为用了这些厂商的产品而特意大书特书。可见零部件厂家的品牌影响力有多大。
之前很多学弟学妹也在抱怨,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火爆,他们所在的零部件行业受到了很多影响,但是我重复一下他们的原话“我们不能像博世或者大陆那样,提前做那么多的前瞻性研究,所以在新能源领域,只能跟着人家喝点汤了”,所以,在火爆的新能源领域,零部件供应商的地位依旧不可撼动。因为人家早就把这些研究和技术专利准备好了。
说了特别具体的例子啊。特斯拉的电动车目前算是最火爆的了,但是动力电池还是松下的,电机系统是台湾富田的、面板系统来自于台湾TPK、麦格纳和ZF也是底盘部件供应商,你看看这些零部件厂商,和传统汽车有啥不一样的么?所以我觉得只要是交通工具还存在,零部件行业依旧会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