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汽车的推出是由各汽车制造商,工信部只负责推广。准确的描述应该是:在有条件的地区加快甲醇汽车的推广,工信部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并不负责生产。
甲醇动力汽车是否能够推广为民用车以目前的供应商配套来看并不乐观,实际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也许短时间内只适合少量和营运车辆使用,原因应该有三点:
1、甲醇的热值约为22.7MJ/kg,汽油的热值约为43.11MJ/kg,甲醇热值仅相当于汽油的52.65%,热值决定了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能,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才是汽油的动力。使用汽油的汽车换用甲醇想要获得同样的动力消耗醇量会直线升高,同理消耗量的增加也会导致续航里程的缩短。
理论上同样容积的汽油和甲醇,前者能行驶100公里、后者只能行驶52.65公里;汽车油箱/醇箱的容积普通A级车仅为50升左右,醇耗平均超过20L/100km的甲醇汽车续航仅仅能达到200多公里,所以使用这种车是要频繁加醇的。而加醇站普及率非常之低,家用车没有补充燃料的站点,使用这种车则基本不能长途驾驶,其便利性比电动汽车还要差一些。
所以甲醇汽车目前只适合用以定点定区域使用的营运车辆,比如某些车企投放的出租车;而且甲醇汽车也不适合全面推广,精醇的价格接近4000元一吨,如使用量过大价格自然会上涨;而制造甲醇是本身是否环保也需要专家解释,制造甲醇的主要方式煤制和天然气制,其次为少量植物制造法,主要消耗煤和天然气为什么不直接用煤发电或用天燃气驱动车辆行驶呢?
2、甲醇基本腐蚀性,甲醇对铜、铜合金、镀锌板、铸铁都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对于橡胶制品基本等于溶解剂。现有汽车以汽柴油动力为标准生产的发动机、油路系统均不适合使用甲醇燃料,否则这些部件会被快速腐蚀损害;且甲醇不充分燃烧后会生成甲酸,甲酸对发动机机油有腐蚀作用,发动机运行的工况会越来越差。
所以想要使用甲醇汽车得专门配套生产所有零部件,而甲醇汽车又是冷门车型,在各种新能源汽车的研发阶段里这一类车似乎是最不被看好的;没有配套供应商提供配件则生产成本会居高不下,量产车价格是否合理也值得商榷。
3、除车辆本身以外甲醇燃烧后的排放物如何过滤处理更值得关注,甲醇不充分燃烧后产生甲酸只是损伤发动机本身,同时因不充分燃烧还会排放出甲醛,这一物质如何过滤才能保证对空气无危害呢?
至少在醛的问题上应该有明确的方案公之于众,否则初期少量的排放不会造成问题,如果大量普及公众似乎还是会有所担忧的(个人为其中一员)。
续航问题、车辆问题、排放问题,如果说配套和排放问题可以解决,但续航问题通过加大容积一定会影响车辆操控和安全,甲醇汽车这三个难点如何攻破还需要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