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不胜寒形容哈弗和魏派比较贴切,长城稳中求变的战略没有任何错误,只是这种模式在早期注定不会获得认可,但长城为很多自主品牌走向高端铺平了路。
以哈弗H8为例这款车在当年直接对比汉兰达多少令人感觉有些夸张,而在实际体验过车辆品质和动力水平之后,客观的说在那段时期确实是高性价比的选择。
而重点是在国产车快速发展的阶段大部分品牌仍是以低端车型打市场,在车系整体定位偏低时出现一台中高端车会有些鹤立鸡群的味道,在这一阶段大部分汽车消费者并不认为国产车真的能够高端。
心态决定了哈弗H8生不逢时,但至少说明了国产车已经走出了这一步,后期再有同级别国产车也就不足为奇了;但同类车一旦多了就会吸引消费者的兴趣,更多人选择体验后认可度也就慢慢增加了。
走到这一阶段之后曾经被长城远远甩开的品牌通过购买技术或弯道的正向研发实现了产品力的提升,而走量的哈弗在受挫之后技术发展反而有一阶段的停滞,后来者居上的情况导致了长城重走这一路线也举步维艰。
但长城汽车在柴油动力和非承载式硬派车型方面有一定储备,依靠这些储备顺势推出H9期望打开市场,但这一步棋走的可以说相当失败。这类有大梁的非承载式中大型SUV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费油,其次逆向普拉多的外观几乎是笑话,柴油发动机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这样的车注定是要冷门的。
而且起售价超过20万即使是采埃孚的8AT也没有意义,同类型车即使是合资品牌销量也非常一般何况作为刚出新手村的哈弗,能维持1K左右的月销量对于哈弗的意义更像是秀存在感。
WEY系列的失败也是理所应当,因为产品线过于混乱。
VV7销量低迷于是推出了混动P8,然而价格夸张但续航里程刚刚好在补贴线,这台车除了内部消化以外依靠消费市场几乎没有可能。
VV5销量下滑换标推出哈弗F5,虽然VV5是2.0T-4C20动力比F5的1.5T-4B15更强,但油耗也高得多,对于一台尺寸偏小的A级车1.5T绰绰有余; VV6上市不久同样推出了哈弗F7,两车的相似度超过90%,动力总成高配F7也与VV6相同,但15万以下可以选择到17万VV6的四驱版,这种定位让消费者如何选择?
混乱的产品线注定了WEY系列的表现会越来越差,哈弗系列同门竞争也在不断上演,在消费级及以下的市场范围内只能靠调整和官降冲击销量,想要再次走向高端以现在长城哈弗的状态来看应该是很难了。
对于长城而言个人认为下一个基于是皮卡车的乘用化,一旦获得客车身份作为常年皮卡销冠的长城可以迅速的转变,届时WEY系列的混动平台套用在皮卡车上,车型和能源类型的同步变化也许能掀起一波热潮。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