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5月18日讯 (记者王姣雁)受国内政策、国际油价多力作用,我国轿车产业的销售业绩在08、09年间逆市而上,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客车行业却感到这个冬天“确实有点冷”,记者在苏州金龙采访的时候发现,出口型客车生产线被适合国内消费市场的轻客型线取代。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品牌管理部主任王新亮表示,国际市场对于客车需求量本身不大,加之突袭的经济寒流,客车行业的整体形势不容乐观。目前该行业的平均利润不到2%,应对危机需要“内外兼修”。
王新亮表示,由于历史等原因,国外的技术水平远远要高于国内。目前苏州金龙80%的生产成本投入到原材料、零部件的引进中,整车的匹配技术由国内提供。技术创新已成汽车行业软肋,北京现代“四个轮子一个电瓶中国制造”的思考只能叫人对汽车行业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但是在汽车行业里,客车作为一个细分市场,却是中国汽车工业里比较有亮点的一个行业,全世界几近一半的客车在我国生产,而轿车所占的国际比例就相对小一些。2000年,中国客车的产量占全世界的比例只有5%,到了2008年则占到了全世界客车的52%。以苏州金龙为例,从品牌依托到创立“海格”,完成了品牌创新的成功蜕变。短短10年间一举拿下国内市场,成为行业三甲。
人口因素、交通改善、城乡结合使得国内客车消费市场活跃,有利于企业建立规模庞大的生产线。在品牌自主创新方面,客车行业的表现明显优于轿车。业界认为,客车行业的生产水平与国外差距5年左右,而轿车则长于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