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来说,质量还是可以的。小鹏汽车的加速比汽油车猛,这个车的起步性能也是可以,红绿灯路口起步时,都可以比后面的车快很多,基本是甩掉后面的车辆,加速很线性。几个月的用车感受,倒没发生啥质量问题,整体表现还是比较稳定。
使用G3时,多的是一些新科技使用体验。首先是车辆可以跟小鹏汽车的APP进行绑定,很多功能都可以靠该APP来使用,感觉比较方便。例如充电时,可以通过充电界面寻找充电桩,知道车辆的充电状态,什么时候可以充完电等。
小鹏汽车的优势:
1、在外观方面,小鹏汽车采用了星际设计元素,贯穿整个车头的LED灯带很有未来感,辨识度非常高,机器盖和保险杠的设计也是突出了一些弧线的设计元素,相比竞争对手更加时尚,前卫。同时,侧面线条也非常流畅,尾部的溜背设计凸显了轿跑的属性。
2、在性能方面,纯电动车相比燃油车加速有着天然的优势,小鹏汽车的后驱长续航车型搭载了一台永磁/同步单电机,并采用了后置布局形式。这台电机的最大功率为196千瓦(267马力),峰值扭矩为390牛·米,百公里加速为6.7秒,这还只是官方数据,实际甚至有人测出过6.3秒的加速成绩。
第一,人员团队靠不靠谱,车是人造出来的 ,核心顶层技术人员的背景素质、企业的魂和价值观,是不是真正的工程师精神,这是产品质量的内核保证。从吴新宙的话来看,大概率是具备这样的团队素质的。吴新宙本人也极为低调,在小鹏团队里只承认你今天的成绩和贡献,只看你为小鹏做了什么,而不是看你过去多么辉煌的履历。小鹏不论资排辈,即使是在电梯里邂逅董事长何小鹏本人,你也只需叫一声:小鹏师兄好!绝对没有人会指责你尾大不掉。第二,看量产车的技术构造、看供应链。小鹏的芯片来自英伟达,520的电池来自宁德时代,P7的音响来自丹麦丹拿,四驱来自博世,基本上能数得出来的核心零配件均出自大厂背书。目前来说,国内的电动车产业链并未成熟起来,所以核心配件必须来自大厂,靠得住,这一方面成本会上去,但一方面要对市场负责,对用户负责。相信在智能产业链的进化中,国产配套商也会逐渐成熟起来,特别是特斯拉进入中国以后,产业链的催熟势在必行。第三,看目前交付车辆有没有重大问题。小鹏自2019年初开始交付以来,累计用户应该接近3万,目前并未出现大的质量问题,安全系统、三电系统、智能辅助系统没有大问题,这就是最好的例证。规模化量产并且被验证是可行的,这是质量的有力说明。第四,产品质量不要说说而已,要有足够的行驶里程数,小鹏G3 01第一批1000台车,在产品路试阶段就在零下30度到接近40度的吐鲁番盆地做过真实测试,1000台车累计路试里程超过1000万公里,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这体现出互联网人造车的谨慎与匠人品质的追求。第五,2019年G3 520 CNCAP综合碰撞成绩超过43分,五星测试虽然说明不了大的问题,但也是一个侧面例证,毕竟在安全方面的背书是一款新车质量的最好的注解。综上,小鹏汽车的整体品控、质量应该在新势力里算中上水平,我们希望在IQS的智能电动汽车排行榜上能早日见到国产新势力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