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专用车生产由于基础差、起点低,再加上多年来的宏观政策调控不力,至今仍存在着“散、乱、差、低”的状况,在生产、技术、市场竞争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本次论坛就是要对目前商用车行业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让与会各方畅所欲言,论坛既是一次各种观点的碰撞,又是听取专家诠释产业政策的良机。一、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产业技术进步的必由之路 就我国专用车目前的情况来看,首先是生产能力和产品比重严重不合理。在经济发达国家专用车是主要的商用车型,一般占其商用车产量的80%以上,而在我国,专用汽车仅占我国年汽车产量的20%左右。其次,我国专用车生产品种太少,国外专用车品种在6000种左右,我国700家专用车厂只有1000多个品种。我们的专用车品种还需充分细化,否则不可能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第三,技术开发和研究水平太低。我国的专用车生产基本停留在仿制阶段,创新少,设计雷同,产出的基本上都是技术含量低的普通型专用车。第四,在生产工艺工装方面,我们目前的专用车企业,由于缺少规模的技术改造,国产设备、自制设备比重大,工人工艺水平低,限制了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的提高,制约了专用车的发展。第五,我国专用车生产技术进步的两大关键――专用底盘与专用装置的开发能力较弱。产业结构调整,就是要解决产业结构“散、乱、差、低”的状况,进一步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二、产业结构调整是市场资源的重新配置 从另一个层面上说,产业结构调整就是理顺市场关系,培植和完善市场要素,改善企业市场环境。就市场来说,我们在专用车生产经营的模式上也存在许多弊端。在生产计划的制定上,缺乏市场调研和市场分析,对市场、社会需求发展变化了解不够,生产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在销售方式上,专用车的销售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生产企业的单向推销和用户仅凭个人掌握的产品信息向厂方订做或购买。我国专用车生产企业,目前在发展模式上往往依靠单纯添置硬件――设备、厂房等的外延型扩张和单纯提高产品数量来拓展企业规模,在外延扩展的同时也加大了生产成本,而忽略了专用车的独创性和个性化色彩,因而竞争还是浅层的竞争。 专用车产业的结构调整,既是专用车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又是汽车工业发展的需要,专用车产业的结构调整将带动整个商用车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繁荣。专用车产业的结构调整,不仅是建立在兼并重组基础上的企业整合,在更大的意义上说,是一种资源的重新配置,是一种市场的重新划分。专用车企业的结构调整必将引发商用车行业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