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长沙人,我们自己也一直在思考未来我们的发展方向和新的产业支柱到底在哪!之前长沙的市政府引导培育的千亿产业都有工程机械,材料,汽车和食品四个。但是随着三一的搬迁加之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脚步放慢,导致工程机械这一块的产值不升反降。
汽车产业生不逢时,长沙本没有先天有优势的汽车生产基础,原有的长丰猎豹,美的客车都是产品单一配套不齐的。随之政府倾力打造,引入了,诸如广汽三菱,广汽菲克,比亚迪,上海大众等保守估计长沙市的汽车年产量可以达到200万辆。但是实际上这些工厂都开工不足,原因有国家环保标准逐年提高,汽车行业竞争激烈,消费逐渐升级等原因,汽车产业及其配套只能说在发展,但是里预期还有距离。
未来长沙市要发展,必须在保证原有优势的前提下,在产业方向上必须找寻突破口,目前,长沙市在争创全国食品卫生安全城市,也是为长沙乃至湖南的食品产业争取一块金字招牌。
从各项信息分析,长沙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的规模产业有以远大住工为龙头的装配建筑业,和以中国超算中心为依托的信息服务产业。这两个是最有可能出挑的产业方向。
远大住工在装配建筑行业已经耕耘十余年,从先期引进日本技术到后期消化吸收再创新,已经活的国际国内专利200余项,而且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也展示过其实力,而且其天空之城的项目噱头也会时不时拿来炒作。
目前湖南省政府和长沙市政府也有意引导资源整合,域内著名的建筑企业,沙坪建筑和北山建筑也都有相关项目。长沙市政府也在湘江新区内对某些区块的土地规划上要求装配建筑不得低于百分之五十。不久的将来装配建筑产业会逐渐凸显起来,对劳动就业,培养新的集群和就业提供空间和动力。
第二个也就是依托国家超算中心湖南分中心为基础的信息服务产业是笔者自己总结的,目前该中心的服务对象还是军队和国家科研机构,它的巨大商业价值还有待后续开发。这个中心能落户湖南,也离不开一国防科大团队开发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的功劳。这个中心全国只有两个,另一个在北京。
长沙目前正在改变且对未来有深远影响的就是它的交通建设。长沙是未来全国轨道交通工具最多的城市之一(地铁,城铁,高铁,BRT,磁悬浮)。
长沙市政府早年提出的山水洲城的规划设计框架,有力的保障了长沙的人文环境。政府相继提出了百园之城的概念,目前梅溪湖,洋湖,松雅湖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的经验。未来大王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月亮岛景区的开发也会对长沙的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动能。尤其要说的是华谊电影城是长沙地产行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方向,即产业地产。
在文化创意方面,坊间传闻的马栏山媒体创意产业园在新的互联网浪潮下也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媒体新贵。原来依托湖南广电培养起来的传统媒体领军人物,在资本的撮合和体制的挤出效应下,一个个跳出体制与原单位变成项目合伙关系。未来湖南文化媒体行业会有一波靓丽的发展。
2016年长沙户籍人口741万,2017年长沙市政府率先打响人才争夺战,人才22条,力争吸引100万人才,为后续发展提供人才资源。长沙2011到2016,连续五年人口净流入,也连续五年成为最具幸福感城市。
未来长沙应该是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人民幸福感继续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