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发汽车网发发汽车网发发汽车网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面对经济危机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

广告位,电脑和手机可分别设置,可放任何广告代码

面对经济危机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

论经济危机下汽车业的产能扩张圈套

美国次级债危机自爆发以来,愈演愈烈,不仅从金融领域蔓延到了美国整个经济领域,而且大有从美国经济危机向全球化经济危机转化的倾向,“灾区”像是雪球般越滚越大。且不论长此以往是否会引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2008年下半年的经济低迷都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能够独善其身的几率微乎其微,而对于国内汽车业的发展影响,鸿锐新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乘用车研究经理刘辉认为,对于此次的经济低迷,汽车市场感应强度上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倘若经济长期持续低迷,那么车市波动将比宏观经济加一个更字,产能扩张圈套可能引发危机的累加效应。

令人担忧的产能扩张速度

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全球性经济低迷使得汽车市场需求随之萎缩,美国的三大汽车公司,连同一向以高效著称的丰田、大众都被迫调整了全球销售目标。与全球销售目标缩减相对性的却是各大跨国车企中国战略的纷纷提速。丰田下调北美市场销售目标的同时宣布,将计划投资15亿人民币以增加一汽丰田第二工厂的产能。其产能预计将提高一半,即从目前的年产10万辆提高至15万辆,同时,在华销售目标再曾20万辆;东风日产9月份在中国乘用车市场排名已跃升至第四位,在这种情况下,日产与东风携手增资10亿元扩建郑州日产的项目也已开工;另一家巨头本田也在提升了旗下品牌讴歌今年在中国的销量计划,并于在上海建立了讴歌的第一家经销商,抢夺长三角客源。

另一方面,外资不断涌入,投资商纷纷将目光投向正处于发展期,需要大量资金的新兴汽车市场。美国国际集团(以下简称“AIG”)入股力帆正式成为力帆集团的第二大股东。

麦克库姆斯和火箭资本斥资约1亿美元认购华晨中国10%-15%的股份,并拟组建合资公司。“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中美能源控股公司日前以18亿港元认购了比亚迪10%的股份,“股神”巴菲特看中了国内以电池发家的比亚迪在电动车领域的领先优势,而比亚迪也欲借力中美能源进军国际市场。

与此同时,国内企业应对竞争,也打起产能战略。按照十一五的规划,一汽要实现总体产销200万辆;2010年上汽股份要完成汽车产量翻番,达到 200万辆;东风计划2010年乘用车销量提升到135万辆,商用车销量提升为45万辆;北汽控股将2010年的目标提高到了180万辆。与此同时,奇瑞汽车年产20万辆项目即将上马,奇瑞三厂等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吉利汽车斥资100多亿元在当地建设包含发动机、零部件以及整车制造在内的完整的生产基地;华晨汽车四川基地将正式起用;海马汽车第三工厂开工;东风日产正在筹划建设第二工厂;广州丰田第二工厂明年下半年正式投产;一汽丰田计划投资15亿元扩充第二工厂的产能;神龙汽车第二工厂的投产时间有望提前到2008年;北京现代第二工厂竣工投产,二期工程将在2011年投产;长安福特第三工厂2010年竣工投产……

看似热火朝天的产能扩张景象,却让人忍不住为之担忧,以我国现阶段的需求状况、消费水平和发展速度,在未来的两三年内是否真的能消化如此产能呢?
难以承受之重

一场金融风暴推高了国内汽车产业的投资热情,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汽车产业这不失为一个发展良机?而鸿锐新思刘辉认为机遇一说还有待推敲。

因为这种产能增加既非出于对经济的乐观估计,也非受市场需求所驱使,而是在经济衰退,车市萧条期间所显现出来的虚假“繁荣”。深究其产能扩张的原因,除了市场需求下的计划内扩张外,主要还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受全球经济动荡的影响,中国相对稳定的基本面表现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众多国外资金的青睐对象,而作为经济发展支柱又极具市场空间的汽车产业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外资的流入成为产能建设的一大动因。第二,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企业需要完备的生产线来丰富产品系列,摊薄生产成本,以弥补日以压缩的利润空间,在竞争中夺得一席之地。第三,还有部分企业为了缓解融资困境,用“圈地扩张”获得地方政府支持,吸引投资,来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这种产能扩张含有太多被动的成分,恰恰反映了车企当前的艰难困境。

广告位,电脑和手机可分别设置,可放任何广告代码
海报 打赏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面对经济危机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
文章链接: https://185885.com/qc/42309.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分享到
广告位,电脑和手机可分别设置,可放任何广告代码
广告位,电脑和手机可分别设置,可放任何广告代码

评论 抢沙发

新能源汽车网

最新新能源汽车信息、汽车零部件、汽车配件、新能源电池、电机等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