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越来越多事要做,油价上涨,家庭经济负担不起。汽车产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从汽车产业的链条看,研发、制造、采购、销售各环节都具有资金密集型的特征,因而汽车产业的成本压力推动了产业国际转移进程的加速。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均面临着成本压力。比如在产品的制造环节,稳定甚至降低工资成本也是削减生产成本的重要内容。尽管工资成本仅占汽车价值的7%~10%,但发达国家汽车制造业的工资增长率普遍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因此,国外厂商总是致力于约束工资的直接或间接上升,而避免成本膨胀,但降低工资又受到工会等组织的牵制。为此,多数公司采取将生产过程向海外转移的方式,从而加速了汽车产业的国际转移。20世纪以来,世界汽车年产量先以几千辆、几万辆计,后以千万辆计,至1978年已达到4249万辆左右。汽车工业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工业。80年代,世界上20个最大的工业企业中有6个是汽车制造公司。1980年,全世界汽车保有量约为3.35亿辆,其中轿车为2.65亿辆,货运汽车和客车为7000万辆。汽车的生产和使用,涉及的面很广。70年代,世界上20多家规模最大的汽车公司约有职工500万人,与汽车有关的职工,如驾驶员、修理技工、推销员和加油站职工等,约有2500万人。美国在60年代,如包括公路运输系统和石油、橡胶等企业的职工在内,则全国每7个职工中即有1人与汽车有关,1/6的企业与汽车的制造、销售、服务和使用有关。70年代生产的钢带的36%、冷轧钢板的44%、铅的43%、锌的61%和合成橡胶的62%,都用于汽车的生产和维修。日本国民经济总收入的1/7与汽车有关。美、英、法、联邦德国、日、意和加拿大等7国,在1978年生产的汽车约为3500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