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汽油相比普通汽油来说不耐烧,同样一箱油会少跑几十公里。乙醇汽油加速也要比普通汽油慢一点,开起来不如原来的好用。还有就是乙醇汽油中的乙醇有溶解性,如果不及时清除会造成油路不通畅等问题,影响发动机性能。值得注意的是,乙醇汽油是可以和普通汽油混用的,相当于降低了乙醇的含量,所以不需要单独将汽车原有的油放掉在更换。
一个国家的RCA指数应该怎么算?不是具体某一产业的。
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是一项基础性的研究工作,可为汽车产业中的众多课题(例如产业损害调查、贸易保护等)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入世以后,我国的汽车生产企业要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与国外跨国公司竞争,如何在更加复杂的环境中获得生存和发展,是摆在生产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面前的新课题。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进行总体评价,通过建立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国际竞争力比较,揭示中国汽车产业的优势所在和存在的差距,系统分析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指导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全面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前提界定及研究方法概述 1.前提界定 (1)研究(评价)主体的界定 本次对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评价)的主体是国内生产制造汽车整车的企业(包括合资企业)。 (2)时间跨度的界定 定量指标选用2001—2002年数据;定性指标是基于2001年后对汽车产业现状的专家评分。 (3)评价参照对象的选择 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汽车工业。 (4)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概念的界定 根据汽车产业的行业特点和本文的研究目的,结合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对汽车产业竞争力作如下界定: 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是指在现有的宏观环境和产业发展水平上,在国内外汽车市场上以较低的生产(服务)成本和与众不同的产品(服务)特性来取得最佳市场份额和利润的能力。 2.研究方法概述 第一,通过现有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和评价指标,结合汽车产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初步构建起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指标重要性筛选模型对初选指标进行重要性筛选,从而最终确定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第三,在搜集和整理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综合指数和单项指标评价方法(对标方法)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 二、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提出了一种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即通过现有的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如波特模型、金碚的“原因一结果”模型)和评价指标,结合汽车产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初步构建起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指标重要性筛选模型对初选指标进行重要性筛选。这种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可以使指标在形成过程中较为合理,有较强的说服力。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流程见图1。 图1 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流程图 1.评价指标体系的初选 本文从四大方面构建了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即环境竞争力、显示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初步选择了由26个定性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 (1)环境竞争力 环境竞争力由6个指标构成,即政策与法律法规体系、国内市场需求规模、国内市场需求潜力、生产要素供给水平、零部件及相关产业发展水平和购买及使用环境。 (2)显示竞争力 显示竞争力由7个指标构成,即国际市场占有率、国内市场占有率、CMS指标、RCA指标、汽车年产量、贸易竞争指数和出口产品质量指数。 (3)企业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由10个指标构成,即劳动生产率、规模经济水平、生产制造能力、R&D水平、自主开发能力、新产品推出能力、营销水平、成本水平、生产一致性和投资水平。 (4)产品竞争力 产品竞争力由3个指标构成,即产品质量水平、价格水平和产品品牌价值。 2.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筛选 (1)重要性筛选模型 重要性筛选是指保留那些重要的指标,剔除对评价结果无关紧要的指标。重要性筛选一般利用德尔菲法对初步选出的指标体系进行匿名评议。例如,设指标体系中某层次有M个指标,请户位专家评议。对评议意见可做两个方面的统计分析: 集中程度:用E%i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