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简单,中国汽车发动机可以做很好的,但是“不划算”
一 高精尖和大众化的区别
汽车是大规模生产的行当,拿尖端行业的标准来砸钱可不行。
二 市场竞争
民用的东西是要参与市场竞争的,要不就做到最好,要不就没人要等于没做。火箭比美国最先进的性能差一点成本高一些,在世界上也妥妥属于第一集团。汽车发动机假设动力比人家弱20%故障率和成本还比人高,有人要?
三 时间
发动机结构谁都知道,如何布局难,电气原件全世界被几家企业完全垄断,生产材料和工艺很难达标等等。其实归根到底就是人家走了上百年工业化的道路积累了那么多的技术,不可能让你轻轻松松的超越的。中国对于精密仪器和精密零件的加工落后国外很多年,因为这些东西国外封锁的很严密,卖给中国的仪器大都是他们十几年前就被淘汰掉的,中国在过去的18世纪到20世纪60年代前,对这些东西也并不足够的重视,所以现在的中国也只能从零开始,但我们也可以看到近几年的这方面的发展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材料方面也是如此,而汽车发动机的零部件涉及到最主要的恰恰是这些方面,因此才落后于人。
在我看来,轻工业和重工业有本质的不同。轻工业的客户是几乎没有任何专业知识的普通人,因此轻工业的重点是傻瓜式(毋须大量维护),廉价及较短时间尺度上的可靠性(反正轻工业产品都是用两年就扔)。重工业的客户都是专业人士,而且客户有能力进行专业的维护。因此产品的重点是质量和稳定性(可以小病不断,大病一定不能犯)。此外,除某些特殊用处的产品之外,重工业产品的使用寿命会非常长(比如日本买的美国的F15战斗机,全都是上世纪70年代生产的,现在依然是日本主力战机)。总体来说,轻工业发达的国家并非一定重工业也发达,反之依然。以下就有几个例子:苏联重工业极度发达,轻工业非常孱弱。日本小汽车发动机国际一流,中重型发动机就非常弱了,坦克发动机和航空发动机水平完全是零。美国的重型发动机,航空发动机,火箭发动机世界第一,小汽车工业却被德日全面压制。英国的航空工业国际一流,小汽车工业几乎全卖给德国了。IBM的技术水平远比Dell,联想之流强,但PC业务就是不赚钱。最终IBM把PC部门卖给了联想,自己全力去搞大型机去了。劳斯莱斯公司是全球三大航空发动机公司之一,同时也是全世界最早的小汽车生产厂家(著名的劳斯莱斯汽车),但最后把小汽车产业全部卖给了德国宝马,自己全力发展航空工业。我们还可以拿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个现象,高铁可以说是现在人出行的不二之选。中国虽然在21世纪才开始真正建设高铁,但是现在中国高铁在国际上已经颇有竞争力了;相反的是,中国很早就开始小汽车工业了,但中国小汽车工业目前仍然是屎一样。这其中的原因其实本质上来讲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