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来尝试回答一下您的问题。
合资车企的利润分配合资车企由于之前国家的要求,多数是采取了国内企业占比50%或51%的比例,而外资企业占50%或49%的比例。
企业利润自然也是按照出资配比来分配的。但由于合资车企的车型技术绝大多数都是由海外移转到国内的,这部份的技术转让费用是单独核算的,由海外母公司出让给合资公司。
对于企业来说,利润出在两大块,一是生产制造的利润,一是销售的利润。所以也一般合资企业的生产制造公司之外还会有一个合资的销售公司。
但对于很多胃口很大的公司来说,这样的利润分配是不符合他们的利益述求的,所以外资企业会想很多办法来更多的从中拿取利润。
比如说汽车零部件,很多知识产权是属于供应商的,或者是属于外企与供应商共有的。而比较核心的零部件,由于国产化车型的项目时间紧急,国内优秀的供应商也无法满足开发时间。在这样的前提下,国外供应商价格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外企会怂恿国内供应商从海外供应商购买知识产权(这个产权受限于仅用于特定的车型,不能用于其他客户),这部份的利润,外资车企也是从中得到好处的。
还有的外资企业,在海外车型先行开发时,与供应商签定的就是全球供货协议,这也逼迫合资公司以高价来购买零部件,这也成了外资车企获利的一部份。
造车分工对于合资公司来说,并没有分工一说,因为在合资企业是作为独立的法人,独立的团队来生产的,所以没有区分哪一块是外方负责,哪一块是国内车企负责。
但是多数的外资企业,在研发、制造、财务、采购、销售这五大块都会委派自己的人去担任负责人,要么是部门老大,要么是部门二把手。前两个部门是为了保证车量的品质、后三个部门是出于在核心利益点进行相互监督的角度。
三大件所以谓三大件,底盘只是纯技术角度提出来的,基本上都是由供应商提供的。
发动机,相当高比例的车企都会有自己的发动机工厂,特别是合资公司都是采用自己的发动机。变速箱是困扰很多车企的零件,即便有的车企有自己的变速箱工厂,也会有一部份采购外购模式,基本上行业内都是优先采购ZF(采埃孚)和Aisin(爱信)的。
这些零件无论是外企独资、还是合资、或是直接外购的,都是统一按照零部件采购的模式由合资公司付钱的。发动机也是一样的。
希望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