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整车业务从无到有,五菱威威观光车、五菱小公交、五菱校车、五菱移动警务工作站等产品已成为市场上的明星产品。五菱电动仓栅运输车于2010年11月在国内正式上市,开启了广西新能源汽车销售的先河。作为中国西南最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公司下辖车桥厂、制动器厂、冲焊件厂、车身附件厂、塑料件厂、座椅厂等六个专业工厂,产品覆盖六大模块十八大类数百个规格品种。所属公司五菱柳机是中国最大的微车发动机生产基地,定位于打造“高品质、多品种、宽系列”的发动机产品体系,汽油机、柴油机、通用动力机械及其配套产品市场保有量近300万台,其中十多种产品荣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面对未来,五菱工业公司将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推动零部件、发动机、整车三大主业协同发展。公司定将发展成为具备良好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优势,在国际产业链中占有一定地位的国内一流、国际化的汽车企业!
柳州市的经济建设、生态建设、社会建设、加分项目的权重比
摘要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5+5”产业体系加快构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000家。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汽车产业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完成产量187.3万辆,钢铁产业柳钢本部钢材产量突破1700万吨,机械产业柳工挖掘机、装载机销量大幅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量18.7万辆、增长198.2%,产值82.5亿元、增长33.3%。柳产轻轨车辆成功进行动态测试,国电南自入驻智能电网产业园,装配式建筑、半固态铝合金规模化生产,生物医药产业园开工建设。洗衣机、冰箱、空调等智能家电产品下线量产、产值达22.5亿元。食品加工业快速发展,袋装柳州螺蛳粉年销售额达105.6亿元,螺蛳粉产业链创造30万个就业岗位。铸造锻造生产基地、模具制造产业园布局建设。自治区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数量居全区第一,柳州成为广西首个工业互联网示范城市。园区经济总量2586.4亿元,占全市比重61%。现代服务业支撑作用增强,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突破500家。柳州铁路港加快建设,柳州国家公路枢纽柳东物流中心投入使用,顺丰、京东等一批现代物流企业进驻柳州。成功举办2020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和第三届柳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全年接待游客5453.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2亿元。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8.5亿元,增长4.1%。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年出栏300万头生猪生态养殖项目开工建设,生活必需品实现保供稳价。自治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超30家,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550亿元。三江县成功创建高山鲤鱼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螺蛳粉小镇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融安县、城中区荣获“广西高质量发展进步县(城区)”。
城市承载力进一步增强。内外交通网络加快扩展,柳州至广州铁路(柳梧段)、湘桂铁路柳州地区改建工程开工建设,融水至河池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沙塘至沙埔道路顺利竣工。“一主三新”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扎实开展,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城市管理规范有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飓风行动”共拆除违法建设438.7万平方米。
咨询记录 · 回答于
柳州市的经济建设、生态建设、社会建设、加分项目的权重比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5+5”产业体系加快构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000家。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汽车产业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完成产量187.3万辆,钢铁产业柳钢本部钢材产量突破1700万吨,机械产业柳工挖掘机、装载机销量大幅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量18.7万辆、增长198.2%,产值82.5亿元、增长33.3%。柳产轻轨车辆成功进行动态测试,国电南自入驻智能电网产业园,装配式建筑、半固态铝合金规模化生产,生物医药产业园开工建设。洗衣机、冰箱、空调等智能家电产品下线量产、产值达22.5亿元。食品加工业快速发展,袋装柳州螺蛳粉年销售额达105.6亿元,螺蛳粉产业链创造30万个就业岗位。铸造锻造生产基地、模具制造产业园布局建设。自治区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数量居全区第一,柳州成为广西首个工业互联网示范城市。园区经济总量2586.4亿元,占全市比重61%。现代服务业支撑作用增强,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突破500家。柳州铁路港加快建设,柳州国家公路枢纽柳东物流中心投入使用,顺丰、京东等一批现代物流企业进驻柳州。成功举办2020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和第三届柳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全年接待游客5453.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2亿元。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8.5亿元,增长4.1%。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年出栏300万头生猪生态养殖项目开工建设,生活必需品实现保供稳价。自治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超30家,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550亿元。三江县成功创建高山鲤鱼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螺蛳粉小镇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融安县、城中区荣获“广西高质量发展进步县(城区)”。
城市承载力进一步增强。内外交通网络加快扩展,柳州至广州铁路(柳梧段)、湘桂铁路柳州地区改建工程开工建设,融水至河池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沙塘至沙埔道路顺利竣工。“一主三新”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扎实开展,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城市管理规范有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飓风行动”共拆除违法建设438.7万平方米。
民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民生支出377.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479元、增长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48元、增长7.7%。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城镇新增就业5.5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33万人次;连续16年上调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标准持续提高,保障性安居工程扎实推进。教育事业全面进步,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6.56%,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近50%,高考三个批次上线率、文理科总平均分居全区第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加快推进,柳州工学院揭牌成立。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居民电子健康卡“就诊一码通”全面推广。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夜话柳江》成功上演,“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成功举办水上狂欢节、国际奇石节活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有效保障,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扎实开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持续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