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utoR智驾 子不语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应该先梳理一下现在有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哪些?然后再来分析对燃油车的影响。
目前国内实行的新能源汽车政策对于消费者而言最大的就是购车补贴。
购车补贴又分为国补和地补。这一政策最大的影响就是降低了电动车的售价。像腾势出厂定价在40多万,在有了补贴之后30万左右即可买到,而北汽、吉利和比亚迪等车型价格可以在20万以内。近几年前,因为编补事件多发,国家开始调整补贴政策,像国补需要车辆在售出之后,达到一定的行驶里程之后,才发放补贴。而今年国家相关部委以及各市经信委都在放风声,地补有可能取消。
这都将对2018年的新能源车售价产生直接影响。因而对燃油车的影响也会降低。
中国汽车市场今天日益成熟,燃油车的售价依然处在下行通道,市场上可供消费者选择的价低性优的车型越来越多。2018年预计新能源车销量将有可能达到100万台,但相对我国每年将近3000万台的总销量而言,影响不大。
国务院在2016年曾出台相关政策,各地市不得对新能源汽车进行限售等限制,目前只有北京等一线城市保留了指标限售的方式。
另外各城市允许纯电动车不限行,可随时上路。
这此政策都对推动新能源车销售起到了积极作用。不过新能源车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产品综合体验差,充电不便捷。影响了新能源车在如此巨大的政策支持下的发展。
目前真正对燃油车产生巨大影响的是双积分政策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完善汽车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双积分政策强制要求每家燃油汽车企业必须每卖出一台车要购买一定的新能源汽车来抵消,这是目前世界所有国家中确认实施的最严厉的政策。不过这一政策真正产生效力将在2019年,2018年是个过渡期。
这一政策的影响将是影响全球汽车产业布局的。毕竟中国市场的体量太大了。
这种双积分其实是在国补和地补之后,由企业对企业进行补贴,类似地对燃油企业抽税,这也逼迫各燃油车企或采用收购或者自研的方式推出新能源车。
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完善汽车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则要求在中国不得再新设燃油车项目。可以说封死了燃油车投资的门路。
从各企业各国政策来看,电动车将是新一代的动力模式基本获得了主流的认同,意见渐趋统一。电动车替代燃油车已被视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燃油车要退出历史舞台,在欧美纷纷传播的禁燃油车时间表,其实有很大的误导成分。缺乏对西方政治制度的了解,多数停留在纸面或口头上。德法等汽车强国绝不会主动禁燃,美国短期内更不可能,而设定2035年等时间表,对于政党轮替的西方社会,这一政策实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而中国一些人和部分也向外喊出了在某一时间段禁燃的可能性。但即便响应这一呼吁的长安汽车和北汽集团也明确表示不是全部禁燃,而是允许混动等车型存在,内燃机不会消失。
新能源车真正对燃油车产生压倒性优势还有相当一断时间,即电池的续航能力目前增长缓慢,充电效率有待提升。电动车必须在产品体验上战略燃油车才会真正成为人类出行的第一选择,目前来看,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