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不是技术,而是配套设施。新能源汽车目前的痛点有两点:
1、续航能力,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经很难再有大的突破,现有的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最高只有260Wh/KG,但过高的能量密度对于稳定性也是考验。所以供货量最大的宁德时代镍钴锰三元方形只有240WH/KG,追求极致稳定的比亚迪钴酸锰锂三元仅有200Wh/KG。
权衡稳定性和安全性,能量密度虽然理论可以达到300以上但实际表现令人担忧,在后补贴时代能量密度的高要求似乎也会随之变化。最终能提高续航能力的不是这些,而是增加电池组容量。
那么就需要电池成本整体下降,否则车价水涨船高大多数人更买不起。但价格的降低仍旧需要时间,目前两大电池供应商似乎已经开始了产能的竞争,一旦后期退补之后市场的风向会有转变,届时才能开始出现接近“国民车”水平的电动汽车。
2、配套设施,汽车保有量和停车位的保有量是不成比例的,目前停车位的缺口接近5000万。在这种前提下如果电动汽车硬性普及,不能满足充电需求会引发矛盾。
而公共充电桩的普及率又很低,但究其原因还是电动汽车的保有量不够大,一片蓝海的充电桩市场还没有人敢去试水,因为前期注定会有很长时间的亏损,需要有多大的财力才能坚持到逆转。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没有答案,但套用在电动汽车上,车是鸡充电桩是蛋,但没有车配备也不会跟进。其次公共充电桩的价格不够统一,服务费收入的标准也没有硬性规定,这点也需要后期解决。
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其实不是技术,而是市场调控和配套设施,这些问题短期内很难解决,只有在保有量能满足一些企业的预期之后才会开始发力。
选车用车关注天和Auto,趣味问答购车推荐每天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