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一个大型现代化的汽车制造厂首先需要考虑电力供应,钢材供应、铁路运输、地质和水源等基础条件。国内许多人也有相同想法。资料显示,首先计入备选城市的石家庄、太原、西安、宝鸡、湘潭、株洲等城市,后来北京也被列入考虑范围。究竟是在北京,还是在石家庄,太原等地,争论很多。陈云曾提出在西安建厂,后来知道“这根本不对头”。年产3万辆的汽车厂全年需要电力2万4千千瓦,西安只有9千千瓦,修一个新电站需要几年时间。汽车厂一年需要二十几万吨钢铁,而北京石景山钢铁厂五、六年以后才可能实现这个产量。同时,每年还需要2万立方米木材,在西北要把山都砍光。此外,每年的运输量大约100万吨,而西安到潼关的铁路运输量不超过200万吨。讨论的结果,汽车制造厂应该设在东北。1951年1月3日,周恩来总理指示:“可将嘎斯装配厂设于北京,吉斯制造厂设于东北长春附近。”1951年 1月18日,政务院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在北京召开会议,听取重工业部刘鼎和汽车筹备组孟少农关于建设汽车厂的汇报。会议决定在吉林省四平至长春一线选址,同意苏方建议的建设目标。这次会议后,汽车工业筹备到长春、四平一带预选厂址。1951年2月10日,重工业部委派孟少农陪同苏联专家,全苏汽车拖拉机设计院主任设计师沃洛涅茨基等去长春考察选址。15日,苏联专家和孟少农一行前往长春。经实地踏勘,他们认为长春市孟家屯车站铁路以西一带具备建厂条件,可选定为厂址。
靠南一些的城市当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问题。我们说1949年就建国了,可实际上国民党残余势力到50年甚至51年才彻底被肃清,尤其是在南方还有一些民间武装啥的需要清剿。总之就是南方刚刚解放,土改需要搞秩序需要重建,稳定程度不够,这时候确实不适合建汽车厂。另外,离苏联太远,从接收援助的角度考虑也不合算。再说,别的城市就算了,当时的郑州可是远不如洛阳的。至于厦门,你更是逗我了,真建成了,要是蒋校长派人从金门出发噼里啪啦一炸,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当时的长春还是很厉害的。我记得没错的话中国最早的有轨电车(还是地铁)就是在长春铺的。毕竟当初小鬼子把长春叫做新京,可见这座城市在他们心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