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九地搞研发,长安一直默默的在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不会一味的宣传自己。19年前三季度,长安总销量122.59万辆,说明大众消费还是认可长安的!
自主品牌未来的“一哥”是比亚迪,民营车企鼎之三足还有吉利和长城。汽车的未来离不开【电】,石油储备捉襟见肘,寻找替代可再生能源是全球话题;而绝大部分可再生能源如风力、光伏、水电、地热、潮汐、海洋能等方式,其产生的能量必须转化为电才能驱动车辆行驶,于是汽车电动化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各大车企研发的方向。比如FAC、戴勒姆、VW、丰田、捷豹路虎、福特林肯等等老牌车企均开始了研发储备,并且分别公布了从2019~2025年的燃油车停产计划,这些品牌的转型正是比亚迪汽车迎来的春天。
比亚迪汽车的技术发展重心正是电驱,不论是E平台还是Dm3.0/4.0混动平台均已经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这点得益于船夫的战略眼光在15年前看到了30年后,比亚迪的五大事业群分别为化学电源、IT电子、乘用汽车、商用汽车、轨道交通。化学电源在汽车领域指动力电池,比亚迪在2003年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电池供应商。IT电子领域涵盖智能设备研发制造以及代工,全车电子自行研发生产以及系统建设也是独一份。在动力电池技术有充足储备的前提下,电机与电控系统顺水推舟的研发出了高水平。
从2008年主流车企还在燃油车技术领域苦恼的时候,比亚迪已经开始了EV与PHEV汽车的量产,在超过10年的普及过程中比亚迪汽车也发现并完善了诸多问题,今天的量产车已经实现了三电系统的技术绝对领先。这也是如奥迪、大众、丰田、长安、广汽以及其他某些尚不可公布名单的车企,陆续成为比亚迪汽车的所谓战略合作火爆(客户),比亚迪最终会成文燃油车时代的博士或博格的存在,从整车销售转型为控制技术的供应商。
不过以比亚迪的产品规划以及技术保留的态度来看,自主品牌的乘用车也不会放弃,甚至有可能以收购某些品牌的方式打入海外市场,只是目前为稳定新能源汽车换领域的生态平衡还没有到打开海外市场的节点。但在商用车领域并不受障碍,比亚迪的电动大巴出口海外逾60个国家地区,其中包括被欧美日澳等所谓汽车工业发达的地方;云轨与云巴也成为了比亚迪的名片,菲律宾、泰国、埃及、摩洛哥、智利、巴西等“大客户”也为比亚迪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毕竟这种工期短、效率高、可实现无人驾驶、载车通勤、人脸识别等技术的公共出行方式很有吸引力。
这就是比亚迪汽车的技术实力,很多人唱衰这一企业的发展,认为其覆盖的领域过多会一项都做不好;然而这才哪到哪,动力电池制造还需要矿业,电芯终身质保是为了转型光伏能源,比亚迪的最终发展方向不仅是汽车领域,以一个传统车企的视角分析这一品牌未免过于狭隘了。比亚迪集团如果不放弃自主品牌乘用汽车领域,未来必然会是一哥;如果放弃自主品牌,后期一定会出现大批品牌的引擎舱内会是【Power By BYD】。但有一点不能否认,比亚迪乘用车领域的产品规划以及销售网络成问题!
除了比亚迪的以外吉利与长城汽车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吉利汽车胜在营销与合格的产品力,对于这一品牌可以用“国产VW”评价,状态为毁誉参半但市场占有率奇高。因为毕竟懂车的消费者是少数,吉利汽车迎合了消费者最浅显的选车方式,同时以高品质的服务和强大的营销能力与网络,稳稳的占据了传统销售模式中的魁首。所以吉利汽车的评价也许不好,但是这一品牌能依靠非常理想的销量获取极大的能量,最终会依靠旗下的某些品牌走向中高端而让集团形象与比亚迪一哥站在同一线。
长城汽车胜在选对的车型,SUV大热了多年为长城汽车奠定了二次发展的基础,在SUV热逐渐退潮后皮卡车型隐隐显出了火热的苗头。很多人只知道长城汽车是燃油车时代SUV的销冠,但并不知道长城风骏系列皮卡也是该车型的销冠;在两个领域都有绝对影响力,那么一旦皮卡车解禁并且转为乘用车,在PEHV或REEV技术的加持下又能实现低油耗,皮卡车必将风靡。长城汽车能两条腿走路的能力,而且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占有率的基础,所以这一品牌也能稳稳站在第一线。
除比亚迪、吉利、长城三大支撑品牌以外,其他如长安北汽广汽上汽等品牌最终可能形成联盟性质,老大哥们的弱弱联合也没有好说的;其他民营车企多数会被并购或消失,任何汽车工业成熟的地方都不会有多出牛毛的品牌,大浪淘沙必然会出现,目前已经起风了。
本文由天和Auto原创发布,内容请勿站外搬运(保留全网维护版权权利),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