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gdp快抵四川一省gdp意义何在,广东gdp达全国的十分之一,意义何在?
成都作为所有省会当中首位度最高、GDP占比最高的城市,其实也是一种无奈。
四川地理位置不比沿海,甚至比不上中部,多山且城市衔接性较差,外出务工人口众多,和沿海省份刚好的是相反的。所以在沿海省份百花齐放的时候,四川只能孤注一掷先搞活一个能够和东部城市掰手腕的大城市,以此作为省内绝对的核心,以便在未来带动更多兄弟城市,而四川有实力担此大任的城市唯有成都。
从数据来看,省内第二大城市绵阳的经济规模只有四川零头的一半,2018年更是连零头一半都不到了。这样的模式从理论来说,待成都崛起之后能够反哺周边地区,然而事实上我们通过各种数据发现,成都在崛起最快的这几年当中,对周边地区并没有起到什么拉动性最用,反而虹吸效应更强了。成都和其他城市之间的发展节奏差距仍在逐年扩大。因而成都的城市首位度分值也在逐年递增。
从逻辑来说,先大后小,以点带面是对的,但是过去的发展逻辑要与时代接轨。我们可以看看中部省份的格局,郑州、武汉、长沙、合肥都不及成都的城市体量大,然而却在几年前就开始布局第二城市的发展,洛阳、襄阳、岳阳乃至芜湖都在加速崛起,都在和省会竞争资源与人才,而不是持续的输送。
未来的成都或许足以媲美东部强市,但是四川会与东部省份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是难以逆转的事实。有的人认为成都要足够强大才能吸引更多机会给周边城市,其实这是很天真的想法,有人用数据推演过成都饱和状态下的体量,大概是建成区面积增长50%,人口达到2300万,经济体量3.5万亿。如此才会达到自己吃不下转而输送给周边的程度,这一时间大约需要13年。能够想象13年之后东部和中部的省份是什么样子,而四川又是什么样子吗?待到此时,连徐州这种城市都有近2万亿经济体量,再去给彼时五千亿级别的绵阳反哺吗?
四川的情况的确难以遍地开花,但以成都的经济是有能力帮助第二大城市打造成二线城市的,不过看目前的状况,成都的期望值还远远没有达到,所以未来继续扩容自身,以对标武汉、杭州等城市会是持续性的,否则被身后城市你转的话,对于成都而言是难以接受的,因此,成都未来目标会是打造更强的自己,甚至于把一线城市当努力的目标,那么在此过程中,恐怕是无力去支持兄弟城市发展的。而一些经济滞后的城市,或许还得指望东部城市对口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