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原自深厚的文化底蕴,来自于社会生活。思维在某种特殊环境下敏捷反映的现象。
灵感源自心与自然互悟互感自然前行而产生的火花,是自然与心携手互动的美,因而动人。
春天是悟,也是灵感,因此万物复苏,百花灿烂,孕育万物,灵感所至,人人心中有春天;夏的感悟,有夏的灵感,繁蒇昌盛,万物竞发;秋,是春花秋实,硕果藏收迎冬;冬,寒而凝靜,寒风吹去浮尘,雪洗大地碧空,也是悟、感受和灵感,是心与自然的碰撞交流。
一个人,自己走着,也是心与自然的交流碰撞而产生灵感,一棵树、一小草、一片林、一条小路、一块石头、一座大山、一朵云、面对的思考的结论就是灵感
创业四年,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但是资金紧张,负债扩大,还在苦苦支撑。有类似经历的吗?
在我多年银行工作的经历里,看过了太多企业的兴衰,所以对于题主的问题,我有感而发。
说实话,小企业的规模,不宜迅速扩大。有一个案例是我经历的:某小企业以往几年一直很平稳,但是有一年接了个大订单,需要增加产能。于是企业主东拼西凑资金投资设备又招工人,这个大订单是完成了。但问题是:投资两年后,这个大客户破产,没订单了。但是,其借款利息要付,生产线上工人要养,仅一年就把工厂的流动资金耗光了。接下来,是银行抽贷,民间讨债人上门,企业短短几年内就败光了。
因此,企业主必须要有合适的负债率,不要因为订单太多来不及做而盲目扩大产能,提高负债。不要想一口吃成个胖子,这样容易噎着。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小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后,带来的管理问题也不容小视。小企业很多都是家族制,规模扩大后显然不能满足管理需要,于是职业经理人与原有家族制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企业内部管理混乱,规模扩大但毛利率反而下降,这又是小企业的痛点。
因此,我对小企业的建议是:尽量保持一定规模,走两步停一步,夯实基础,降低负债后再上规模。否则,风险太大。
我是空谷寒潭,与您分享我的观点。
公司资产来自于所有者权益加负债。当公司所有者因所投入资金不够、或者为了规模更快速地扩大等等原因,负债就是有效的解决方式。
负债本质上是一种杠杆。杠杆本质上是一种工具,有利就有弊。利在于,有足够的杠杆,你可以撬动地球,弊在于杠杆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范围,容易造成加倍的损失。
公司经营是一种投资的方式,既然是投资,就具有风险。经营和盈利,很大程度上依赖经济行业周期和趋势,这点可以参考康波理论。在上升的经济周期和良好的行业增长背景下,负债能够扩大投资者的收益。这点从中植系、复兴系等资本财团的发展史可以看出,哪怕是前些年贷款炒房发家的也大有人在。经济周期和行业增长,可以使负债发挥杠杆的优势,扩大收益。所以,公司大规模负债,一定要在经济和行业前景良好的前提下进行。
2018年大规模的大股东股票质押爆仓事件,就是负债杠杆的弊端表现。负债过高,在市场形势不利的情况下,面临的风险会倍增,会造成比平常加倍的损失。
所以,公司负债应该基于对经济环境和行业成长合理的研判下进行,在形势不明朗或者走坏的情形下,进行规模的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