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县交通发达,以前周至乾县都从武功火车站乘坐陇海铁路列车出行回家,但现在周至乾县县城的发展都比武功强多了,更不用说跟杨陵比了。这么好的区位发展滞后,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
1.战略失误,以前发展战略一直是东扩西连。实际上没有西连,等人家杨陵连过来白等。只有东扩,向东发展,弄了几十年就弄了一个普小路,结果撞到东墙五七〇二,机场又限制了建设高度,有人抱怨五七〇二,是胡乱抱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明明是发展方向错了。如果当初向西发展,早就与杨陵连成一片了,可惜三十多年坐失良机!
2.没有利用好陇海线,车站降级了,货站成了泡影,鸡飞蛋打,主要是当时的某些某些人和事让铁路部门避之大吉,另谋发展了。
3.几十年来死抱某村,不向外发展也是原因之一。现在把南仁扩进来情况好多了。
4.某村漫天要价,坐失良机城中村改造的大好时机,现在城中村改造已经结尾,才醒来了赶了个罢罢集,还不知结果怎样。
5.战略失误,坐失良机,落后贫穷,留不住人,恶性循环,越来越落后。县城打工就二千左右的工资养活不了家,都跑到外地打工去了。近的,到杨陵打工的武功人到处都是,到周至出卖苦力武功人每天往返渭河大桥的成群结队,至于远的,西安省外更不用说了。
至于6,7,8,9,都是次要原因。大家还可以补充。
一个县的县城发展不起来,必然是经济发展滞后在先,地形,地缘受限在后。除此之外,武功县东受机场的限制和影响,原选址在贞元一带的国企,后来都落户到了兴平县,从历史上就影了武功县的发展。以农经为主导,工业底子薄。曾经的主打产品~锅炉,让武功名噪一时,却因新能源开发,形势的发展,企业转型跟不上最终退出市场。现在的工业园,几个企业在勉强维持。在西边被杨凌分割时,本来没了有东风,乘西风的机遇也没抓住。从以前的大秋庄,到现的大寨,南街村…没有一个不是在以工业为龙头带动下而富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