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汽车金融可以说是鱼目混杂,合规不合规难以辨认。合规的一般有以下几种:
1、通过银行办理汽车金融贷款。优势:合规又合理,费用还低。劣势:审核严格,有瑕疵用户审核不通过。服务态度和积极性相对不足。
2、大的有资质的金融公司或厂家金融。优势:放款快、审核条件低,贷款方式灵活。劣势:服务费和利息高。
3、社会集团及融机构。优势;审批速度快门槛低,甚至有0首付。劣势:费用高且项目多,有时为了达成交易做不合规小伎俩,客户存在一定资金风险。
4、社会不合规的金融公司,建议大家不要做。
融资总额去年同比下降超85%,汽车金融为何突然“冷”了?
天天在电梯里听广告轰炸:一成首付弹个车。弹弹弹,没有弹走鱼尾纹,倒是把汽车金融市场自己给弹死了。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汽车市场整体降温。2018年,汽车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企业都感受到了寒流。2018年9月汽车销量239.41万辆,同比下降11.55%,是自2012年1月以来的最大月度降幅。2018年全年的汽车产销为2780.92万辆和2808.06万辆,同比下降4.16%和2.76%。其中乘用车产销2352.94万辆和2370.98万辆,同比下降5.15%和4.08%;商用车产销427.98万辆和437.08万辆,同比增长1.69%和5.05%。这个数据相当糟糕,远低于过去五年平均超过两位数的年复合增长速度。在这种情况下,汽车金融市场不可避免要受到显著影响。
第二,汽车金融利率偏高。想要用一成首付把车弹回去,就必须付出高昂的利息代价。
以购买一辆官方售价13万元的汽车,首付10%,分36期(三年)付清的方式计算,按照目前比较优惠的利率,总共需要支出大约17万元。而同一辆车如果采取一次性付清的办法,通常只需要11万不到就可以拿下来,两者之间的差价超过6万元。
也就是说,借款方式购车,三年支付的利息比例达到了55%(6万除以11万),转换一下,大致相当于年化15%的利率。
第三,汽车金融市场狭窄。对国人来说,汽车依然是一种非必需的高价值消耗品。在很多城市,起码有70%的汽车平时是闲置的,默默地停在小区车位上。相当大一部分家庭轿车的年行驶里程不超过1万公里。
因此,从经济角度看,购车是不划算的。如果没有相当的经济条件,需要大比例借款购车的话,绝大多数人不会选择购买。真正愿意进入汽车金融市场的,只是少数。汽车金融市场在刚刚兴起的时候,可能会热闹一下,等到积累的人气消耗完,客户群小的问题就会显现出来。
希望汽车金融市场能够进行适当调整,比如,降低利率,优化服务,等等。或许,还会有复苏的那一天。
对百姓放高利贷,以买车分期方式灵活为口号,结果是不划算,还有高利贷合法化,让百姓怕了,惹不起,只好回避,于是,在实体经济恶化,高利贷合法外加催收恐吓客户家人的打击下,百姓只好绕着走。不敢同汽车金融打交道,甚至不敢去银行及中介贷款。坏人当道,还有政府给撑腰,百姓伤不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