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仍持续快速增长,但增长的背后有隐忧。首先看一看三月各大品牌的“战绩”:
比亚迪汽车销量29424台。
北汽新能源销量17690台。
丰田汽车12560台(仅限插电混动)。
长城欧拉新能源销量7031台。
吉利新能源销量7593台(包括领克)。
销榜前五名基本以自主品牌为主但这些品牌的销量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无视,以北汽和吉利为例其旗下均有共享出行服务公司,产销模式多少有些“自产自消”味道,真正消费市场的认可程度并不高。
在这几个品牌中仅有比亚迪汽车与长城欧拉系列主攻消费市场,前者有技术绝对优势、后者有续航和价格绝对优势,而就在这种优势下合资品牌推出一些低端产品也能够抢占相当比例的市场份额。
所以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待这些品牌,比亚迪汽车不应作为行业内的垄断企业,而应该以E·3311平台快速扩大技术共享的范围,以战略合作的模式拉动国产汽车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同步发展,只有整个车系占据绝对影响力才能够储备在后期国产对抗合资的基础。
至于共享出行领域可以细分市场份额以各自企业的厂家作为中心辐射周边的区域,这样市场份额能够更理想的划分、行业整体的发展才能够稳步提升,并且能够确立“弯道超车”后的排位。
其次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逐步退出也开始了大浪淘沙,所谓新势力依靠资本和补贴生存的品牌势必会陆续退出,而退出后让出的市场份额对于能够持续发展的车企而言也要有提前的准备。否则在2022年前后各大合资品牌纷纷转型新能源,这些份额不提前攻下后期等于拱手让给合资汽车品牌。
不过电动及混动汽车的发展从近期的销量曲线来看也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方向,纯电动和内燃机混动或增程汽车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力车型,地补从补车转型为补桩也是为保有量快速增长在做储备。
电动汽车、梯次利用、储能、反补专用电价、续航增长,良性循环一旦形成会逐渐打破价格垄断,电动汽车离“价格亲民”又近了一步,行业整体还是在有序的健康发展的。
(上文由天和Auto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禁止站外转载,平台内欢迎转发。)
新能源进入上升期是趋势。比亚迪和北汽的领先是胜在布局。目前的新能源市场还没显现明显的技术性胜利。都还在摸石头过河。后市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