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人对汽车的消费观念越来越理性了。
现在国人并不迷信德系铁皮厚,日系纸壳子,近几年来爆出的汽车设计缺陷问题,排放造假问题还都是德系车,前段时间奔驰女车主坐引擎盖上索偿、陈年旧酒DSG。虽然本田CRV机油乳化问题出来以后,CRV当月销量暴跌,但风波过去后,近几月销量触底反弹,口碑得到回升,得益于日系车的售后服务、性价比、省心程度,日系车逆势增长情理之中。
二、宏观经济整体下行压力较大,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放缓。现在年轻人是消费的主力军,但是年轻人都在往大城市集中,但买房是第一要素,车排在第二位,这些往往需要父母支援,大城市公共交通发达,年轻人购车欲望下降。
三、部分地区限购政策导致购车欲望降低。
由于近年来环保政策的大力实施,很多城市推行限购摇号政策,目前新能源汽车并未成为消费主流且车价较高。
四、我国汽车保有量全球第一,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3亿辆,其中汽车达2.46亿辆,驾驶人达4.1亿,机动车、驾驶人总量及增量均居世界第一。现在几乎家家户户有车,再次购买第二或者第三辆车的消费周期还没到来。
五、中日两国近几年关系缓和,抵制日货情绪走低,日系车销量报复性反弹攀升。国内媒体、自媒体对日系车的评价升高,对日系车口碑趋好有利。
六、公共交通大发展,出行可选择方式较多。
高铁、城际公交、滴滴、共享单车等新型出行方式的可选择性,导致汽车消费刚需度降低。
七、公车改革导致公车消费降低,政府等公共机关采购车辆降低,以往的官车代表A6逐步退出公车市场。
第一、消费者成熟的结果
汽车在我国迅速发展目前已经20年,目前我国的汽车近3.5亿量,同时集中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可以说在一线城市中接近饱和状态,所以才出现限牌限购政策,
北京、成都、重庆、上海、苏州、深圳、郑州几个城市超过了300万辆的汽车保有,这几个城市是流动人口最大的几个城市了,所以这几个城市也会成为信息的集散地和优胜劣汰的产出地,自然生态法则在汽车这个大生态关系圈里同样适用
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消费者对汽车信息的认知同样充斥着各种变化,最重要的就是细信息透明化,在我国市场化的环境下,信息透明化是一个不可改变的趋势,信息透明化带来的结果是,人们越来越理性,商家更需要拿出真材实料来,越来越回归交换的本质,泡泡的部分也会越来越小,汽车的5大特性:外形、安全,动力,性价比,操控,所有大的品牌都是在这几个领域里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这5个领域我们来做个小分析:
第一个外形,外形这个好坏无法判断,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奔驰车有人说老气,有人理解为成功,当然这里面有营销宣传结果,从商品就是满足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在外观方面确实可以笼络大批的客户,但他的时间周期非常的短,一般2年就已经变化了,同时这个不容易转化客户成为忠实客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什么开始就以什么样形式结束,我们快速的吸引到了客户同时客户也就非常快的离开,对于商家而言,这个领域谁都不能长期占据头部,同时外观的感受会随着时间而减轻,比如你交一个非常漂亮的女朋友或很帅的男朋友,开始你们可能会喜欢的不得了,但6个月后你就开始看不到他们的美和帅了,所以汽车的外形同理
第二个安全,安全这个确实是消费者关注的内容,因为安全是我们人类基因里最注重的潜能,我们会把安全放到第一位,安全这个领域技术的进步是相对缓慢的,这个不能像外形,明年开始换一套前后保险杠和大灯就可以推出产品了,但是安全不一样,你不能明年说换一套全新的ESP,因为安全技术每3-5年才能改变一小部分数据,比如博士ESP(1997年)到现在过去了那么多年了,核心原理没有任何变化,变化的只是传感器的灵敏度,处理器的运算速度,以及配套设备的点刹频率而已,所以安全技术总是缓慢的,对于现在的汽车制造企业来说,非常的容易走到同一个水平,因为这些安全设备可以通过供货商买到,所以安全在当前的汽车产品中越来越没有差距,毕竟大家都是买供应商的产品组装到汽车上去的,当然组装工艺等也对安全配件功效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并没有完全否定主机厂对于安全的贡献,只是要说明汽车安全的差距越来越小,甚至这个差距变得微乎其微
第三个动力,动力确实是一部汽车的核心组成部分,动力也是各大主机厂的竞争领域,也是一台汽车的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零部件
动力的组成是有,发动机,变速器,传动部件,电子系统,处理器,这些构成了一个系统,这些系统决定了一台车的动力输出,这个领域目前基本掌握在少部分的汽车主机厂家,因为知识产权与专利在这些商家手里,目前国际秩序是保护知识产权的,所以相对于后来者就造成了不可逾越的鸿沟,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的汽车制造为什么那么难有自己的汽车技术和品牌的原因了
而动力部分目前只是少数汽车厂家有能力竞争,拥有核心技术的就掌握了汽车发展的方向,因为他们的资金足够充足,利益固定暂时很难撼动目前的汽车行业,但未来就不得而知了
第四个性价比,性价比是个结果导线的属性,这个性价比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市场验证出来的,但有几个通俗的理解,性能你要耐用,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价值得体现不是单一的购车成本的价格,他还包括配件费用,保养频率,旧车残值甚至故障频率这些都是性价比的体现,这些方面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以通过使用的经验,朋友的信息,媒体的反馈等获得,目前我们国家的消费者很多已经开始了第二台车的购买了,所以性价比好坏已经影响了消费者购买的决策
第五个操控,操控我们很多人的理解就是在路上开车时的感觉,这个说法很通俗,但不能具体表示,其实操控的组成也是蛮复杂的,他包括了动力系统,电子系统,还要包括车身结构的设计,材质的选择等,对消费者来说这里的操控制没有绝对好坏,或者或没有输赢,毕竟买家用车很少是用来做赛车用的,所以操控最多消费者感受来自于高速上而已,同时操控需要对比才有区别感受,否则消费者感受不到,同时感受到了对消费者来说也没有什么大的影响,所以这个方面对消费者的影响有限
以上就是关于汽车的5个核心领域,通过这5点的理解,我想你或许有一些感受了,我们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排个轻重排比,1、性价比2、操控3、安全4、动力5、外观,所以日系车在1位上最出类拔萃的
第二、日系车的优势更符合百姓的需求
日系车性价比更高,这个方面的体现1、保养价格低2、油耗低3、油品跨度广4、故障率低5、二手车残值率高
一台车10年才换一次灯泡的案例确实很多,5年的飞度或者卡罗拉那叫一个保值,用矿物油就能保养了,每次一桶油加一个机油格300块搞定,最重要的其实还是故障率不坏就不会让消费者坏到路上,经历过坏到路上的消费者最清楚这样的感受了
而这些确实是日系车成为销量不断提升,钱也赚的更多的核心秘密
第三、 国家关系更良性
打砸日本车的声音没有走太远,这个事情确实很恶劣,但随着人们越来越多的获得更多的客观信息,所以这样的暴民行为只会越来越少,同时国与国之间也会越来越多的合作,合作之下阳光会更加饱满,这样的环境下阴谋越来越少,阳谋会越来越多,我认为这些离不开国家领袖的高瞻远瞩,相信中国也相信日本这两个国家可以碰撞出不一样的汽车领域的大发展,利国利民,所以日系汽车回归到了商业的本质,消费者最终做出了自己选择,所有违背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将会淘汰,相反就会得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