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发汽车网发发汽车网发发汽车网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二战时德国工业也算强大,为什么坦克产量却比

广告位,电脑和手机可分别设置,可放任何广告代码

二战时德国工业也算强大,为什么坦克产量却比

二战德国的工业水平是高于苏联的,但是在坦克产量上远不能和苏联相比,整个二战期间德国生产的坦克及自行火炮只有4万多辆,而苏联则超过了10万辆,造成德国坦克产量不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型号太过繁多复杂:不同于苏联坦克,德国坦克及自行火炮的型号非常多,不下十几种,这直接造成了德国坦克工厂无法建立一条标准化生产线,因为型号的繁多必然带来零配件种类的增加,不能进行现代化的大规模装配式生产。德国同时服役的坦克型号就有3个以上,这样不得不生产三种不同的地盘,而苏联则主要生产T-34这一种中型坦克,并持续到战争结束,无需像德国那样频繁建立新的坦克生产线,自然产量比德国要高许多。

坦克的设计思路有误:二战中德国坦克的研发路线陷入了严重的误区,可以说违背了前线部队的真正需求,德国坦克的设计者并没能很好的征求前线部队的意见,反而深受某些领导人物的干预。例如德军后期主力的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性能非常接近,作为德军主要制式装备的豹式坦克本应属于中型坦克的范畴,是要大规模的列装德军以弥补德军坦克数量不足的问题的。但是在希特勒加强防御和火力的要求下,豹式坦克的防御和火力几乎和虎式重型坦克一样,重量也从30吨左右猛增到48吨,比盟军的重型坦克还要重,这样的代价就是大大降低了豹式坦克的产量,根本无法做到大规模的生产,结果德军不得不继续保留原本要撤销四号坦克生产线以弥补豹式坦克的不足。假如德军大规模生产30吨左右的原豹式坦克的话,保守估计德军的坦克产量会增加一万辆以上。

重视程度不够,战时经济转入的太晚:虽然德军初期的一系列主要胜利都是由装甲部队和空军协作获得的,但是德国对于坦克的生产远不如飞机重视,在关键的1941年德国中最优先生产的竟然是潜艇和坦克,直到1943年初经历了斯大林格勒的惨败后,希特勒才下令将坦克的生产放在最优先级的位置。也是在1943年德国才开始进行经济总动员全力加强军备生产,德国的坦克产量才开始急剧的增长,到1944年时年产量已经接近2万辆,如果没有盟军的空袭,这一数字还会继续增长。另外德国不同于苏联,除了东线战场外,还有大西洋战场和空中战场,德国不得不将大量资源投入到潜艇和高射炮以及战斗机的生产中,还有V型导弹等特殊武器,这些都占据了宝贵的钢铁资源,德国坦克产量不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亨舍尔厂制造的“虎式”坦克。

少与多的这个问题要从两国的工业能力上来分析,因为坦克就是工业制成品,二战期间从科技水平是来说当然是德国要高于苏联,但是德国是资源贫乏的国家,而苏联却拥有战争所需的大量自然资源,这就从战争最基本的原材料上大大的超过了德国,比如说:制造坦克需要钢铁和其它有色金属材料,铁矿石和其它有色金属对于苏联来说并不缺乏。

从这张表格来看,德国的钢铁产量到1944年之前一直都比苏联多,但是德国的钢铁并不只是制造坦克一种装备,枪炮、军用卡车也需要,而纳粹海军当时也大量制造潜艇,一共建造了1100艘(不含一战存余的),潜艇所耗费的钢材和有色金属当然要比坦克多的多(当时日本也出现了陆海军争夺资源的问题,比德国还严重),就这样将本就不算多的钢铁产量瓜分完毕了,具体到制造坦克的钢材反而是比苏联的少。

而苏联当时的海军非常弱小,二战期间主要是造船厂所在地乌克兰被德军占领很久,也没法制造军舰,并且苏德战场主要就是陆战,苏联也将资源集中在制造陆战装备上了,资源相对的比德国多,当然在坦克数量上要超过德国。

资源缺乏导致的德国在坦克制造方面更追求质量,所以德国坦克在制造工艺方面的复杂程度要比苏联坦克高的多,比如说:“黑豹坦克”上当时世界上最好的中型坦克,与T34-85相比显得制造工艺过高,这会导致大大的增加了制造工时,制造一辆“黑豹”的时间等于制造两辆T34-85了,另外德国坦克的通病就是设计的很复杂,就拿“黑豹”来说,其悬挂行走部分采用交叉负重轮设计,里面的齿轮、曲轴、轴承、减震…等机械装置要比苏联坦克复杂的多,并且越是复杂的机械所用的加工工时越多,并且故障率也会更高…本来想在质量上压倒苏联坦克,可问题是两国之间的坦克并没形成代差,制造工艺再好并没体现在“碾压式”的战斗力方面,反而是因为制造工时长导致了金属材料的浪费和制造数量偏少。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全都是进口的美国机械加工设备,斯大林格勒战役当中该厂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墙之隔就是战场,德军突击队多次进入到该厂外围,但都被工厂职工开着坦克撵了出去,这也说明了T34坦克制造相对的简单,拖拉机厂转产很容易。

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就是人力资源,二战期间德国人口接近7000万(含奥地利德裔)、苏联人口为1.6亿,德国差了一半还多,从工业生产角度来说工业人口数量越多工业产能就越大,因为有人才能操纵机械加工设备,否则设备再新再先进没有人操纵也就成了废铁…对于德国来说18~60岁的工业人口不足1000万,苏联人口多,通过斯大林时代的工业化建设,工业人口接近了2000万,人力资源虽然不如德国素质高,但数量要比德国多,并且工业人口年龄也比德国低,更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形成武器装备的数量优势,以“淹没质量优势”。

总得来说,二战是人类第一次全面机械化战争,参战国比拼的就是工业能力和工业产能,其背后要有强大的资源基础,而德国恰恰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上有很大的不足,物质条件稀缺导致了最后的战败。

广告位,电脑和手机可分别设置,可放任何广告代码
海报 打赏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二战时德国工业也算强大,为什么坦克产量却比》
文章链接: https://185885.com/qc/52261.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分享到
广告位,电脑和手机可分别设置,可放任何广告代码
广告位,电脑和手机可分别设置,可放任何广告代码

评论 抢沙发

新能源汽车网

最新新能源汽车信息、汽车零部件、汽车配件、新能源电池、电机等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