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同意题主这个观点的,日本车可不是仅仅集中在低端市场。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日系车是有高端车型的,丰田的雷克萨斯,日产的英菲尼迪,这些不都是高端车型吗?他们的重心不在中国市场,市场保有量也不是很多,但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在美国市场,会大有不同。国内的奥迪是可以和奔驰宝马齐名的豪华品牌,但在美国奥迪的销量可是远远不及雷克萨斯的,甚至雷克萨斯的销量要比奔驰宝马还要多。主要是因为日系车比较适合家用,而且雷克萨斯又比较注重北美市场,美国人又不是傻子,车好自然也会买账。所以说,不同的市场也会有不同的情况。
那么退一万步讲,为什么日系车在国内会给题主如此的感觉呢?
主要还是和日本的国情有关,本身国土面积小,资源少的原因,让日本极为地节约,体现在汽车上则是十分地省油和家用。工程师开发出各种省油以及节油的技术,以此来满足消费者的购车需求。
其次就是价格方面,既然主打家用市场,价格自然不过太高。而到了国内与自主品牌合资之后,价格则是越来越低,比如说丰田威驰、日产轩逸等等,价格都下探到10万元以下了。不过,对于家用市场来说,其他品牌的都有低端车型啊,你比如说大众桑塔纳、捷达等等。所以说,你还真不能说日系车都集中在低端市场,毕竟人家是有高端车型的,并且卖的还不错。
因为高端市场不仅仅要满足功能需求这样的基本温饱追求,还要满足精神需求这样的高层次需求,日本人专攻于温饱需求市场,所以车也被称为买菜车。
其实,不仅仅汽车,几乎所有机械产品都是如此,德国产品比日本产品定位更高。
发展水平还是德国更高,德国人的时薪比日本人要高不少,所以必须有更高的附加值,才能支付这样的劳动力成本,所以高端是德国人必须坚守的阵地。
从另一方面来说,德国引以为傲的高品质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提供了高品质的劳动力,这方面德国也领先于日本,因为有这些基础,德国人在艺术和技术创造力上远远领先于日本。
正是这些艺术和技术创造力,赋予了德国品牌更高的定位,日本人也难以突破德国人的阵地。
如果说中低端满足功能的基本需求即可,中高端则有着更高的精神需求。日本人的创造力不足以产生这样的精神价值,即使努力,也不容易被认可,这就是为何日本几大伪豪华汽车品牌合计销量只有几十万辆,而德国则是几百万辆。
富人有自由选择的条件,当然会在功能价值追求之外,追求精神价值,要想突破这个,日本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