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下乡补贴对车市有刺激作用但收效并不高,原因在于申请补贴的步骤和补贴限制限制太多。汽车下乡确实是惠民政策但多少有些脱离实际情况,农村买车并不是以实用为主的选择占比并不高,所有人都有的攀比心态以及婚俗的影响使得农村消费市场针对的车型等级并不低,多以入门级或消费级的家用轿车或SUV为主,而这类车型普遍超补贴范围。
属于“下乡”范畴内的车型需满足以下几点条件:
车型限制为微型客车、微卡轻卡,不包括微型轿车等车型;
汽车排量要求≤1.6L(老款标准为1.3L)
符合新购微型客车标准名下没有其他汽车,或报废低速货车(包括三轮车);
车型以国产车为主目录中极少有合资汽车
这四点标准的限制基本决定了下乡的汽车只能以微面、微卡或微型两厢车为主,这类车事实非常适合农业用车需求但与实际生活用车标准有一定差异,所以对车市虽然有利好但刺激效果并不明显。
而且补贴并不是在购车时直接扣除,而是在车辆落地之后持农村户口证明、机动车行驶证原件、发票、等级证书等材料到乡政府申请,之后在15个工作日内审批在30个工作日内放款。补贴的标准为5万元以下车型补贴10%,5万元以上车型封顶补贴5000元。
繁杂的办理手续操作起来并不简单,而且补贴的金额比例也并不算高,同类小微型车销量在持续走低终端优惠已经比较可观,所以大部分事实购车的车主对于申请补贴热情并不高甚至有些望而却步。
汽车下乡政策应该与农村市场的消费升级同步升级,否则更多是文字上的利好真正落地执行效果可能还是不理想。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假如汽车下乡补贴政策,可能会刺激车市销量的上涨。但是作为广大的消费者老百姓,,并没有多少人能懂其中的下乡补贴政策的内幕!
就像以前有家电下乡补贴政策的时候,商家都会把下乡有补贴的商品价位抬的很高,再除去补贴的金额,还是和以前没有补贴时候的价位相差无几。说白了就是羊毛出到羊身上,老百姓作为一个消费者永远都不会得到真正的实惠和便宜。
再比如说当今的合作医疗政策。在以前没有合作医疗的时候,在当地县医院里看病住院拿药,那时候的价位定的都很低,就算是有大病住上好几天或一个星期,多数也都花不了上万的钱。而自从有了合作医疗,不光每年还要交合作医疗费,住院看病的时候名誉上确实给报销的不算少,但是实际上呢,医院里定价高出之前没有合作医疗时候的百倍。只要是住上几天医院,不管是大病小灾的,动不动就是几千上万!老百姓真正能得到实惠了吗?现在被坑的还是老百姓,没钱还是看不了病!
所以说当今社会,不管是什么政策下乡,老百姓也很难得到真正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