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美观好看,还起到隔热防尘的作用,一是整洁、干净,二是有隔热和隔音效果的,请关注:容济点火器
另外防水,发动机温度高,下雨天谁进去可能有水整齐之类加速氧化。
防止高压包进水短路,火花塞进水生锈,
防止烫手,虽然那个塑料盖有时也非常烫,但是相比发动机来说已经算不烫了。
防止误触(主要是检查机油、冷却、加水时候防烫伤),另据说能小幅度抑噪和适当保护点火线路,这个估计是忽悠人的了。
实际上拆了也没关系。
发动机的「塑料盖」叫做防尘盖·功能很多关于发动机防尘盖是否有用的问题存在较大争议,不过出现争议的原因比较可悲;也就是有些合资汽车没有防尘盖而国产车基本都有,于是就有了所谓的“遮丑”的说法,是发动机布局不合理才需要这么遮挡。
这种说法赤裸裸的体现了一些汽车用户的品质层面上的“遮不了的丑”,防尘盖的功能不能排除能起到美观的作用,但也绝对不是那么的简单。绝大多数中高端进口汽车也会有这项配置,这似乎就不好反驳了,那么防尘盖究竟有哪些功能呢?
功能概述:
止振隔音隔热保护导流降噪便于清理保护气门罩盖燃油汽车装备的发动机是内燃式热车,这种机器是在气缸内将混合油气点燃,以产生的热能推动活塞曲轴运转的发动机;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相当强的振动与噪音,机体振动会引起空气的共振,噪音(声波)就是空气振动的结果。
而发动机顶部是气门凸轮轴,凸轮轴通过皮带或链条与曲轴连接;只要启动发动机则气门凸轮同步开始运转,运转过程中的气门突桃与顶杆会以超高频率进行摩擦甚至碰撞,气门位置是非常非常吵的。所以发动机才需要设计出气门盖,其功能包括隔音止震、降温防水等等,但气门室盖还不是塑料的防尘罩哦。
加上防尘罩是不是能够进一步保护气门室盖,同时再一次降低噪音的强度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那么从NVH的角度分析当然是有比没有强,除非喜欢令绝大多数汽车用户烦躁的低频噪音。
「隔热保护」也是发动机防尘罩的重要功能之一,不要小看塑料、也不要小看内燃机的“热”。不同类型的塑料熔点不同,但高得很夸张;比如PE聚乙烯为120-136℃,PVC聚氯乙烯高达150-200℃,ABS聚苯乙烯也有120℃左右,PP聚丙烯则高达300℃以上,塑料的防尘盖是很耐热的。
而内燃机的运行温度非常夸张,在通过风冷和水冷两道冷却系统的温控下,仅防冻冷却液的温度还能高达120-130℃(正常偏高标准),怠速时也会在100℃左右。而气缸内部的燃烧火焰温度可高达1200-1800℃,这是没有增压实现富氧燃烧之前的标准,可想而知发动机机体的温度会有多高。
汽车车身使用的覆盖件是钢板,引擎盖当然也不例外;钢板的吸热导热能力很强,很多简配的车的引擎盖连隔音棉都没有。这些车开的时间过长的话,最容易变色的位置就是发动机引擎盖;因为高温会加速色彩漆层的颜色变化,基本都是颜色越来越淡。
所以引擎盖内部的隔音棉还要起到隔热的效果,那么再加上一层熔点很高,而且导热能力很差的发动机塑料防尘盖之后,引擎盖还会容易变色吗?这就是发动机防尘盖的重要功能之一,而有些采用全覆盖的整体防尘盖价值会更高。
「导流降噪」也是很重要的,燃油汽车的内燃机运行需要氧气,氧气来自从“中网”(进气格栅)进入的空气;而中网之所以要留有很大的尺寸,原因是还需要更强的气流和更多的空气为水箱散热。
那么通过中网进入发动机舱的空气必然会很多而且会形成紊流,如果没有发动机防尘盖的话,气流的噪音会比较强并影响有效散热。反之加上整体防尘盖并按照声学标准设计发动机舱,这导流的效果就能有大幅提升;这对于降噪、散热、操控都会有所帮助,所以看似简单的防尘盖并不简单。
最后一点:便于用户检修车辆!
使用中的汽车发动机舱必然会比较脏,因为通过中网进入的空气会有很大灰尘和杂质,雨雪天气还会飞溅很多泥水;不过这些灰尘或污渍并不会影响发动机的正常运行,只是看起来很不舒服。所以用防尘盖加上护板遮挡,让发动机舱只能从底部飞溅,从上部分看不到灰尘是不是心情也会好一些?
同时在日常检修或更换油液的时候,最起码也不会弄脏衣服。
同时采用塑料饰板全覆盖或半覆盖设计的发动机舱,在各个加注口上都会用中英文进行标注;比如玻璃水、防冻液、刹车油、助力油等等需要定期检查与补充的油液,通过标识能一目了然的找到,反之没有防尘盖且普遍乱的一塌糊涂的机舱中,对于新手司机而言似乎就有些无从下手了。
所以发动机防尘盖的功能是非常全面的,即使初期的设计初衷只是为了美观、隔音和降低振动也没有什么不妥,有总比没有强。那么大部分排斥这项配置都是什么心态呢?想一想吧。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授权发布
欢迎转发留言讨论,保留版权保护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