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黑科技,汽车是一个超乎想象的存在
一、“脑控”技术来了,你害怕吗?
在以往的概念里,有些人说到“脑控”,似乎感到又神秘又敬畏,在网上总有些帖子提及,说是某人一不小心就会脑控了,弄得不由自主。而在汽车新技术里面,“脑控”并不是车子来控制人脑,而是人脑对车辆进行操控,听起来很科幻是不是?难道说坐上了脑控车,就能靠大脑来指挥车?
早在北京车展上,日产汽车的概念车搭载了B2V技术,据称采用了全新的脑控方式,是利用感知元件模块对人脑的脑波信息进行收集,并用解码方式对驾驶员大脑的活动进行分析,从而让车主的思维能够与车辆的控制模块进行联系,随意改变车辆方向与速度等等操作。驾驶员在驾驶这辆车时,就象科幻电影一样,需要戴上一个监测大脑信号的头盔,进入脑控状态后,驾驶者就能与车辆真正的“人车合一”了。
二,无人驾驶技术何时能解放双手?
无人驾驶技术是近来十分热门的汽车行业新技术方向,在国内外很多的品牌汽车上都有尝试与应用,但是现阶段在我们身边,还没有到大规模应用的环境,新技术在不断的完善与成熟的过程中,前段时间美国无人驾驶车辆出现的几次交通事故也让人们更加谨慎。
其实作为自动驾驶来说,它的硬软件模块也在规模化发展的进程之中,在本次的北京车展上,有数家无人驾驶领域的专业公司,均将展出各自开发的无人驾驶控制平台,便如伟世通的自动驾驶平台,就在更先进的方向对于无人驾驶中所需的摄像头、激光雷达、驾驶员监测等等设备中进行了优化,并倡导模块化的组件模式,相信会让无人驾驶技术更快的来到你我的身边。
三、汽车人工智能,让汽车“活”了?
科技以人为本,汽车科技作为与人密切接触的应用技术,更是如此。如果一辆汽车再也不是冷冰冰的交通工具,而是具有了一定的人工智能,能与驾驶者有交流的伙伴,相信车主的出行将会是件很大的乐事。北京车展上,蔚来汽车搭载的NOMI人工智能系统,号称是全球第一款车载人工智能装置,据介绍,这套系统的运作基础是互联网的云计算平台,结合车载电脑的分析能力,通过车上软件的语音交流及智能情感系统,让车辆与驾驶者有人车互动,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驾驶者将会体会到该系统伙伴般的陪伴方式。
四、5G汽车网络技术,还能更快点?
现代汽车与互联网交互的基础是无线网络,5G网络也是近段时间的热点,任何的汽车智能技术都不可能由车载的硬软件独立完成,必需与互联网中的云平台进行海量的数据交换,在以往无线网速如龟速的情况下,也是不可能达到这种互联要求的。未来的汽车的搭载了更先进的智能系统、无人驾驶系统,或是人工智能系统,高速的网络互联能力将是这一切的基础,5G网络的网速将比现在的4G提高10倍以上,大量的数据只需要一瞬间即可传达,智能汽车的数据交换将会更加的便捷了。
五、新式座舱技术,比太空舱更享受
以往不少的豪车谈及乘坐舒适性的时候,很多车型都会自夸为“航空舱”般的享受,在大家的概念里面,航空舱主要的应用对象是商务客户,当然是要极尽豪华周到之事。但是,汽车的座舱与航空舱的设计理念仍有很多的不同之处,比如对于很多人来讲,车内就是个享受家庭氛围的小空间,而不仅仅局限于自己座椅的舒适而已。
长江汽车一款C级概念车使用了新式座舱技术设计,其最大的特点是前排座椅可以向后旋转,这样整车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交流空间,再结合周边大面积触控屏的配置,提供视听一体的服务,车内驾乘者可以在这个空间中愉快的享受了。
除了自动驾驶技术之外,AI(人工智能)也是现汽车领域大力开发的对象。今年上半年的CES上,丰田就展示展示了一款Concept-i,它给了人们一窥未来AI汽车跟用户的互动。现在,这家公司又为这一系列添加了两名新成员,它们将在10月25日的东京车展上亮相。在丰田的眼中,与其说Concept-i是一辆汽车,倒不如称它是展示AI如何为驾驶者带来全新、更优秀驾驶体验的交通工具更为贴切。
整块挡风玻璃充当了一个大型的抬头显示屏,车载AI负责监测驾驶者的情绪和警觉性,然后在手动驾驶和自动驾驶模式之间切换自如。
在Concept-i上丰田想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探索人们与汽车之间的新连接方式。自动进入自动模式则是其中一部分,丰田希望车载AI通过跟仿生硬件和GPS数据能够识别出驾驶者的情绪并及时创建出一个令人舒适、愉快的旅程。
首先要介绍的是Concept-i Ride,一款专门为轮椅使用者打造的双座电动出行工具。出于这一考虑,汽车采用了鸥翼门设计并且为了能让轮椅进出方便配备了可滑动电动座椅。操控杆代替了方向盘、油门、刹车踏板,在挡风玻璃下面的仪表盘上可以看到AI Agent。
另一款新概念品则是类似于Segway的出行工具,叫Concept
i Walk。由于它采用了更低的底盘,所以使用者上下就变得更加容易。同样,i Walk也配备了AI
Agent,它将能通过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在遇到危险情况时向使用者发出警告,甚至某些情况下可以自动避开障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