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押宝氢燃料汽车个人认为最终要翻车,长城在新能源汽车时代面对十数亿的负积分压力已经走过很多弯路。
第一步与御捷合作生产老头乐注定不会得到汽车领域消费者的认可,两类车型看似差距不大但本质完全是两个等级,这貌似是有些病急乱投医了。
第二步与宝马汽车合资成立光束汽车可以很险的一步棋,合资生产车型是宝马MINI,这台车的燃油版都已经非常边缘何况量产之后价格注定很高的EV纯电。
这两次合资方的选择对于长城来说貌似都不理想,可以理解为企业发展特殊阶段必须经历的改变吧,但选择氢燃料电池汽车对于长城而言似乎是雪上加霜。
新能源汽车里长城没有任何优势的原因是三电系统没有研发生产能力,其中动力电池尤其重要,是EV和PHEV车型的主要成本体现。
而氢燃料汽车并不能摆脱动力电池,所谓的氢燃料加注到车辆高压液态储氢罐里并不是用来直接燃烧做功,而是用氢与车辆上的化学发电器反应用来发电,氢实际是汽车的实现能量转换的元素。
通过氢反应发电,电力充入动力电池组,电池组为电机提供电能驱动车辆行驶,这种结构类似于什么呢?
其实撕开氢燃料汽车的遮羞布这种车型就是【增程式汽车】,与燃油增程式不同之处是从消耗石油到消耗氢气。
那么消耗氢气真的环保吗?除了石油热裂水煤气这些本就可以直接作为车辆能源使用的制氢方式以外,看似环保的就是电解水,而电解水一公斤氢气耗电接近60度,一公斤氢气可以推动车辆行驶平均100~120公里之间;电动汽车以长城欧拉IQ为例,电池组容量47度可以以工况法行驶401公里,使用氢能的意义在哪呢?一旦遍地开花的新型能源试验论证阶段结束,所谓氢燃料汽车可能会直接退出历史舞台。
对于制造成本而言【氢燃料增程式汽车】可以降低电池组容量,从47度降低到20度也可以实现正常续航;假设减少了27度容量的动力电池,现在的成本价格约在4万左右,但动力电池产能过剩已经开始逐渐走低,随着后期竞争的加剧可以预测的是这27度的动力电池成本能降低40%左右。
剩下2.4万左右的差价长城需要制造化学发电器、高压储氢罐等配套,在这些配置里成本最高的是含有铂金的发电器,成本也会非常高;目前发力氢燃料增程汽车的只有铂金储量全球最大的日本,这些铂金是在白金点火时代为了垄断全球市场的储备,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但电喷直接用不到这种金属所以直接打脸,长城有什么必要趟浑水呢……
相比长城,个人感觉长安、吉利更有破釜沉舟的决心,长安比亚迪强强联手新建主要供应长安的电池工厂,吉利以落后动力电池企业很多年的事实情况零基础建设电池工厂自主研发,在新能源时代掌握了动力电池技术几乎就是掌握了核心,长城在燃油车领域有不可撼动的地位但面对油电变革也岌岌可危。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以下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燃料电池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18年2月的《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指出,我国燃料电池汽车补贴力度保持不变,燃料电池乘用车按燃料电池系统的额定功率进行补贴,燃料电池客车和专用车采用定额补贴方式。除此之外,在2018年我国各省市政府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燃料电池补贴和扶持政策,可以看出我国各级部门开始重视氢燃料电池车的基础设施建设。但就从现阶段我国电动车消费者的反应来看,我国电动汽车行业仍存在着4个痛点,而国内各级政府部门关于燃料电池的一系列补贴及扶持就是为了解决这几个痛点。根据氢能与燃料电池白皮书内容,未来我国燃料电池技术将朝4个方向发展。
各级部门开始重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
氢能白皮书这一重磅文件落地,再次表明政府对燃料电池的高度重视和扶持力度,未来我国氢燃料电池产业链有望进入加速落地阶段。国家顶层设计层面对燃料电池的政策引导由来已久,从对在试点城市推行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再到燃料电池补贴政策单独公布,相关政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政府对燃料电池的支持态度非常明确。整体而言,当前氢能源与燃料电池所处政策环境类似于2013-2014年的锂电池,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趋势正在逐步确立,技术路线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纵古观今,未来氢能源与燃料电池有望复制锂电崛起路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将陆续密集出台相关政策,国家补贴与地方补贴共同大力扶持,推动产销量爆发,产业趋势也将进一步清晰。
从已发布明确地补方案的省市的补助方案来看,大部分地区对燃料电池车的补贴都按照国补规定的最高标准予以补助。除对整车的直接补贴之外,不少地区也对加氢站的建设、车辆加氢、车型上《目录》、车型推广等也有额外补助。
燃料电池可解决电动汽车几个痛点
目前我国电动车消费者反应最多的几个大痛点有:充电不方便;汽车续航里程不足;成本过高;低温天气体验不佳。而燃料电池的出现可大幅改善续航里程,大幅改善充电运营,大幅降低低温天气,因此可以作为解决以上几个痛点的发展路线之一,正是出于这一主因,国内各级政府部门才通过出台一系列补贴和扶持政策来发展燃料电池产业,以解决现阶段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不足、低温续航下降的痛点。
根据H2stations的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球已建成的加氢站合计有369座加氢站,其中我国有16家。而从计划建设数量来看,我国正在建设中的加氢站数量达18座,全球领先,仅次于德国与韩国。而结合各地发布的规划来看,实际在规划的加氢站数量更多。
燃料电池技术将朝4个方向发展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氢能与燃料电池白皮书可以看出,我国燃料电池技术未来将朝4个方向发展:一是持续开发高功率系统产品;二是通过系统结构设计优化提高产品性能;三是通过优化策略提高产品寿命;四是通过零部件优化和规模化效应持续降低成本。
预计2050年我国燃料电池系统的体积功率密度将达到6.5千瓦/升,乘用车系统寿命将超过10000小时,商用车将达到30000小时,固定式电源寿命将超过100000小时。低温启动温度将降到-40摄氏度,系统成本将降至300元/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