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
我在深圳生活了几十年,服装展和宠物展 常常去看,衣服也能买的物美价廉服饰,但现在网上常常秒杀,尤其疫情期间好多大牌衣服都在网上秒杀,也就没有必要去看什么展了。
为什么港珠澳大桥已经建好,通行的车辆却寥寥无几呢?
港珠澳大桥投资千亿,通行车辆稀少,不仅仅是通行证和行驶习惯的问题,还有一个关卡更是让人望而却步
做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已经通车好几年了,可是最近几年好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也没有听说有多少人开着车,通过港珠澳大桥进入香港旅游的,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原因就是,出入港澳需要通行证,而且香港的车是右舵靠左行驶,跟我们内地的完全相反
不管是香港来内地,或者内地去往香港,都会造成行驶路线的不便,毕竟人们已经习惯了自己地区的驾驶方式,尽管有这样的原因,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香港车辆靠左行驶)
关于港珠澳大桥顾名思义港珠澳大桥,就是连接了香港、澳门以及广东省的珠海,采用了桥梁与隧道相结合的方式,建造起来的一座跨海大桥,位于著名的伶仃洋海域
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开工,2018年2月6日验收,到了10月24日就通车了,东边连接着香港的口岸人工岛,这里距离香港国际机场比较近,方便了往返香港的人们,还可以把香港做为一个中转地,搭乘飞机飞往想要去的地方
从香港的人工岛,一直向西延伸,跨越伶仃洋,一直通往珠海和澳门,澳门同样是连接着一个人工岛,止于珠海洪湾立交。整座大桥(加上隧道)全长55公里,为双向六车道,时速为100公里,总投资高达1269亿,总设计师为孟凡超,总工程师苏权科,因为施工难度和长度而闻名于世界
早在2018年12月1日,首批粤澳非营运小汽车,可免加签通行港珠澳大桥跨境段
港珠澳大桥流量不大在很多人看来,港珠澳大桥的车流量应该是很大的,因为这贯穿了粤港澳三地,但是通车一年之后,根据统计出来的数据显示,这一年旅客的数量有2243.45万,最高单日客流量为17.56万,经过的车次为153.72万辆,也就是说,每天大约通过了4312辆车
表面上看车流量很大,其实跟一些流量大的地方比起来,真的不算什么,而且港珠澳大桥投资巨大,最终连建造的成本也收不回来
以前想要进入港澳,就需要经过虎门大桥,该桥在1997年通车的时候,首日流量就达到了1.84万辆,远远超越了港珠澳大桥的车次,通过这个数据对比,花费如此巨大的港珠澳大桥,简直是有点惨淡!
港珠澳大桥车次比较多的就是穿梭巴士以及过境巴士,可能在使用年限之内,远远赚不回成本
虽然赚不回成本,但是建造这座跨海大桥的意义非凡,并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也不是短期之内就能够体现出来的,主要是加强内地与港澳之间的联系,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而且海底的隧道也是世界最长的
这座大桥的建造难度特别大,基本上汇集了世界桥梁的所有难点,因为是在外海建造,所以气候是非常的复杂,不但有台风,还有暗流,海水中还含有腐蚀性的氯盐,就算是钢筋混泥土,也会受到腐蚀
之前从内地想要进入香港和澳门,可以乘坐飞机或者是轮渡,但这是有固定时间的,很不方便,修建的港珠澳大桥,就可以随时往来三地了,便利了很多,又不用浪费很多时间了
从珠海到香港,一小时左右就能到达了,只要手续齐全,随时都可以出发,不像坐飞机或者轮船,还需要等很长时间
为何如此便利的港珠澳大桥,车流量很小?
在我们看来,港珠澳大桥非常的方便,直接连接了粤港澳三地,而且内地的人特别多,想去的都可以通过这条路进入,应该车流量特别大才对,但是从开通到现在,经过的车辆不算多,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首先因为内地和港澳的政策不同,不是谁都可以随便进出,比如还没有通车的时候,很多人都想着,内地和香港的行驶路线完全不同,而且港澳都是右舵,我们是左舵,一个走右边,一个走左边,会造成“水土不服”的现象
内地的车也可以开进港澳的,但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不是人人都能开过去,哪怕你能开到当地,也要遵守他们的交通规则,但交通规则跟内地也有诸多的不同,让人非常的不习惯,比如我们是右转,他们是左转,如果还按照内地的方式去开车,极有可能造成一些违规事件,这样的现象对于港澳的车辆来到内地也是一样的,他们也会感到不习惯
所以在口岸设处有停车场,方便他们来内地时把车停好,然后再坐公车或者打的出行,这样一来就不会有驾驶不习惯的现象发生
口岸的停车场就像他们的中转站一样,这样的操作还是很便利的,也是为了三地之间人们的驾驶习惯考虑
首先也不是因为收费太贵的原因,货柜车每次收费115元,普通货车为60元,大型的客运车会贵一点,基本上能达到两三百元,小型车的话每次收取150元,虽然说这个价格看上去不算低,但是能够往返内地和港澳之间的,也不差这点钱,所以说并不是因为收费的原因
虽然说大桥建成通车了,但是想要开车进入港澳,是有很高的要求的,并不是谁都能够随便出入,首先就是需要办理一些手续,而且还要等待很长时间,首先第一条就让人们望而却步了,因为我们从大陆直接开车进入港澳,首先你得具备一家公司,但是有多少人能够满足这个要求呢?所以一部分人就被阻挡在门外了
而且公司还要在三年之内缴税100万以上,这样的话,一部分公司又不能满足要求了,还要拿着相关的证明,交给部门审核,通过了还要来审车,只有所有的都合格了,才能取得两地的车牌,而且这种车牌的数量是有限的,通车之前大约只有一万个
毕竟香港人多地人,不会让人们随便的开车出入,否则就会变得拥挤不堪,但是他们来内地要求会低一些,可以不用有一家公司了,只要你在广东投资一个三年之内累计缴税超过十万元以上的公司就行,但是这个车牌也不是永久的,一般为三年或者一年,还要购买两地车险,港珠澳大桥建设的成功,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是想要获得两地的车牌,条件是极为苛刻的,这让很多车主只能望洋兴叹了!很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这个大桥的车流量不是很大
不过上面有来回的巴士,可以乘坐巴士去往港澳旅游,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更多的是拉近三地之间的密切联系,是一个枢纽的,并不是单纯的为了盈利而建造的,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进入港澳就不需要这么繁琐的程序了,三地之间也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关系也会越来越密切!未来它一定会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港珠澳大桥世界长度第一 ,全长55公里,宽度33.1米,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它包括22.9公里的钢结构主体桥梁,4个人工岛和一段6.7公里的世界最长海底沉管隧道。世界上第一座刚刚通车的香港珠海澳门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梁和隧道工程,并引入中国高速公路网,两端G95和G0425高速连接。该项目总设计师是孟凡超,总工程师是苏权科,请大家记住这两个名字。该工程总投资1269亿元,是世界上最难修建的桥梁之一,创造多项世界第一。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由33节巨型沉管和1个合龙段接头组成,每节沉管长180米、宽37.95米、高11.4米、重约7.4万吨,最大排水量8万吨;最大沉放水深44米;通航吨级为30万吨。港珠澳大桥工程规模大、工期短,技术新、经验少,工序多、专业广,要求高、难点多,为全球已建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20年,可抵御8级地震、16级台风、30万吨撞击以及珠江口300年一遇的洪潮。该项目经过6年筹备(不含伶仃洋大桥筹备)、9年建设,被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建成,中国“基建狂魔”的称号可谓是名不虚传,令世人感叹。
港珠澳大桥的发展历程:1983年,香港富商胡应湘提出兴建连接香港与珠海的伶仃洋大桥。
1998年,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准伶仃洋跨海大桥工程项目。
1999年至2002年期间,伶仃洋大桥工程项目搁置。
2003年,伶仃洋大桥项目被港珠澳大桥项目取代。
2008年,港珠澳大桥工程可行性报告通过专家评审。
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于动工建设;
2017年7月7日实现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2018年2月6日完成主体工程验收;
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开通运营;
2020年8月16日,港珠澳大桥口岸珠澳货运通道正式启用 。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以后,管理机构由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港珠澳大桥海事局负责,共同管理;日最高出入境6200辆次(截至2020年12月18日);港珠澳大桥收费标准出炉:小型客车(私家车、出租车)150元/车次,大型客车(过境巴士)200元/车次,穿梭巴士300元/车次,普通货车60元/车次,货柜车115元/车次,以人民币进行结算。此外,大桥还引入穿梭巴士机制,分为日间和夜间两个时段票价运营。
港珠澳大桥从2018年运营至今(2021年10月)已经有三年多时间,进出口货值超3300亿,出入境车辆超310万辆次,出入境的旅客超过2100万余人次, 出口水产数量为3486吨。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更加方便了三地发展,和经济合作。
据数据统计,2019年,港珠澳大桥边检站查验出入境车辆86万辆次,2020年为91.4万辆次;截至2021月22日,出入境车辆数量达到131万辆次,其中货车近30万辆次,同比增长140%。其中,2021年4月30日查验车辆超过6300辆次,刷新了2020年12月18日单日查验6100辆次的最高纪录。与2019年10月7号创造当年最高记录4300辆,经过两年发展,车流量已经翻倍。
关于港珠澳大桥空无一车确实夸张一些,没有实际数据作为支撑,“谣言”不攻自破,人们从认识到接受一个新事物需要过程,港珠澳大桥开通之后大大的缩短了两岸的距离,从珠海去香港,如今都能够直接开车过去,用一个小时就可以抵达。货车自然会考虑时间和费用成本,大桥的方便快捷自然而然被大家接受,虽然通行手续繁琐,通关麻烦,但是相信这些政策会慢慢变好、简化,会给大家提高更好的服务。
港珠澳大桥的意义: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极大缩短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不仅代表了中国桥梁先进水平,更是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建设港珠澳大桥是中国中央政府支持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地区城市快速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最后祝愿祖国发展越来越好。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