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 修订草案解读机动车报废补贴是汽车车主非常关心的问题,而关注的核心有两点:
1、补偿是否能与车辆评估价相当而不是在很小的额度少提升多少
2、回收评估的机构是否有统一且公之于众的评估标准
这两点在修订草案中并没有明确解释,草案的规定中说明的仅是“五大总成”符合再制造条件标准,可按照相关规定出售给有再制造能力的企业,五大总成指:发动机、变速箱、前桥、后桥、车架,那么问题来了。
按规定车辆是交由指定报废回收企业处理,车辆的拆解评估过程中是否车主是否能够全程参与,“有再制造能力的企业”会对总成评估出什么价格,价格是直接报于车主还是通过回收企业,价格是否透明?
其中的环节如何让车主知悉是重中之重,这类指定企业的规范化操作能达到什么程度?
草案中说明车辆不再按照金属价格回收是利好,按照市场定价谁是市场?以上几点疑虑不能打消或者说不能健全渠道还是令人不解的。如果出台相关标准对车辆五大总成按照里程和工况进行标准化的评估,并且通过网络平台综合现场操作,这样的方式似乎才能有说服力。
五大总成回收确实是利好但能做到什么程度有待观望,除这一点以外其他方面的更新并不多,但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引导提前报废补贴是否会退出。
小微型客车已经取消了15年强制报废周期,能让车辆达到强制报废标准基本是尾气排放连续三次不合格,而车辆达到这一标准也基本重合曾经的规定时间。所以画地为牢的感觉还是存在的,只是这个圈的叫法变了一变。
那么假设15年车龄的车辆随排放检测升级导致很难过关,15年强制报废评估五大总成充其量是几K,而引导提前报废按照排量计算则是几K起步最高的1.8万啊,两种方式的差异非常大。
而汽车车龄超过10年以上评估价平均在15%左右、主流消费级车型约10%,到13年及以上基本只有残值,选择提前报废拿到的补贴远高于评估价、选择强制报废评估总成最多重合评估价,哪种更适合车主呢?
所以提前报废机动车的补贴才是核心,规范化各地执行标准、时间、额度,让“提前”透明化,通过APP或者网络平台让车主看得到才能刺激回收率,同步刺激新车购买率。从个人角度出发这些问题看不明白之前,不论是新规还是“下乡”都不是刺激车市的“强心针”。
上文为个人原创、图片源自网络、欢迎转载但请注明作者。
“汽车下乡”或将重启,如果你是农村农民,你会买车吗?
2010年的汽车下乡,掏空了农民的口袋,甚至有的农村人借贷款买车,尤其是面包车,当时五菱面包都断货了须等半月再看有没有,买后2年左右尾气路检来了,不知罚了多少面包车,初开始罚50现金,治理就是4s店保养单就行,上线80元,后来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罚200元不缴现金,然后到罚款单位拿上票据到指定银行缴钱,再回到罚款单位缴上银行钱单,罚款交完。再根据路检给的5位电话打通尾气治理,三元催化重新充装700元(面包车的),若连外壳1100元,拿上票据上线80元总计最少980元,2至3天处理完这个罚单。现在农村人再买,除非是瓜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