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说的就是自古以来其实骗子的骗术未必高明,但总是有人相信,归根结底无非就是贪小便宜或想走捷径获利的投机心态在作怪。
水氢发动机理论上当然是可行的,这个在初中我们就通过电解水获得过氢气和氧气。但拿后脚跟也能想出来能量守恒原理,你把水弄成氢气再烧成水目的是为了获得能量,但这么做你要投入多少能量和成本?庞青年是没有给出答案的。
但他说了制氢需要铝,和一种神秘的纳米材料,如果说用到铝那我们能理解使用的是电解铝的方法,不过这里需要解决铝反应后产物和铝粉分离,以及铝和制作铝粉成本的问题,正常情况成本其实比燃油要高很多,根本不具备可行性,不过玄机就在于人家提到神秘的纳米材料,但是又不愿意公开技术细节。
更主要的是在现场媒体记者的强烈要求下拔下排气管运行了十多分钟一滴水都没有产生,又辩称排气系统出了问题,这就很让人值得怀疑了。只造了几台货车放在工厂里。
说实话我看不少所谓的新能源其实是在用老技术玩个新概念而已。
南阳庞青年搞出了水氢发动机,有人说凡是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案例都是骗子,你怎么看?
给出结论:庞青年是骗子,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庞青年明知道这种技术可预见的未来投入产出比远大于1,还急于商业化,意欲何为?大家心知肚明吧。
任何东西商业化的前提是投入小于产出,否则就老老实实待在实验室磨练吧。
现在人造太阳也可以发电。但是为什么没见可控核聚变商业化。原因就一个:投入产出比很大!
事实上,水-铝-氢发动机不违法能量守恒定律。
水分子由两个氢和一个氧组成,理论上就可以把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然后再燃烧提供给汽车动力,生成物又是水。
这种既环保又廉价的动力怎么其他人没有做?唯独他庞青年会做?
在分解水的过程中没有提供能量,这是不可能完成的。
而一开始南阳媒体在宣传中说只加水就能跑500公里,轿车甚至可以跑1000公里,用到的只是催化剂,完全把最重要的角色-铝给忽略了。
但是要知道催化剂在宏观上是不参与化学反应的,它只是加速化学反应。
水的分解只加入催化剂,就变成氢气,燃烧提供动力后,又变成水,最后用生成的水开启下一轮循环,这岂不是永动机。
就好像给你一个面包你能吃十万年。因为吃进去,拉出来的不是屎,还是面包。再继续吃,再拉再吃依次循环……
在肚子里,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就变成面包拉出来了。
因为按照一开始报道的说法,我只能这样猜想了。
最后事情闹大了
庞青年解释说:其实不是只加水,这个背后还需要铝。
他们暗指铝就是催化剂,但具体的细节以保密为由拒绝透露。
首先如果是让铝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反应式2Al+6H2O=2Al(OH)3↓+3H2↑。那么铝就不是催化剂而是反应物。
而且铝很贵的,这种投入产出比完全就是坑。假设电解一吨铝用一万度电,花费5000元。
铝水氢燃料产生1000度电的能量,产出500块。
但是有一种可能会让庞青年的水氢发动机商业化。那就是必须等到铝的成本很低,甚至趋近于0。因为化学反应式在那摆着,你再怎么弄,多少铝生成多少氢是固定不变的。
除非铝十分便宜,那时候就不是庞青年的技术突破了,而是一个富铝小行星撞到地球上,而且人类的冶炼技术也极大飞跃。那这时候和庞青年的技术有什么关系?
他是所谓的技术突破就是等着铝大幅度降价。
他的这个技术毫无难度可言,前人没有将其商业化,也是考虑到投入产出比严重不对称。
他拿出这种毫无技术水平可言的东西无非就是唬人,就是为了骗补贴。
庞青年这个水氢发动机听起来档次还是不够,还不如直接上反物质发动机,这逼格瞬间提升,还很有科幻感。
报道标题:全球首款反物质发动机在xx下线
摘要:反物质发动机不用加油,也不用加水,甚至都不需要加空气。只要吐一口痰就可以连续跑,加一克反物质,再吐一口痰,汽车可绕地球4000圈。
但核心技术就是制备出反物质,因为这些反物质可以用痰中的正物质湮灭,直接就上E=mc²,能量生成率100%啊!
一克反物质能产生4100万度电,一克反物质够让汽车跑2亿公里,绕地球4000圈。
按照目前制备一克的反物质至少需要10万亿美元,庞青年的40亿可以制造0.000057克反物质了,其释放的能量也可让汽车绕地球一个半圈了。
所以抛开投入产出比的水氢发动机绝对是骗补贴的。
弄得复杂,就显得牛逼,就是高科技,于是支付宝到账4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