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政策调整应该可以说是预料之中,不过预料之中并不代表着所有车企都能有效应对。
补贴催生了一大批新能源车企,野蛮生长之后必定会逐步淘汰掉无核心技术,无市场,无资本的部分车企。
19年上半年是个缓冲时间,下半年逐步出现关门潮。最先被抛弃的应该是一直没有产品问世,没有掌握电池供应的车企。没有有效的策略控制电池供应就意味着1/3的成本无法控制。
补贴一下子退坡之后,原计划的成本可能就无法盈利了,加上没有持续的产品销售为研发供血,退出只能是唯一选择。补贴大幅下调是在预期内的,整车企业都已经有所准备。250-300公里、300-400公里、大于400公里车型补贴上限分别降低47%,60%,50%,这对主机厂来说已经相当肉疼。至于续航里程250公里以下的车型,则基本上已经被宣判死刑。处于这区间的微型车和入门级A级车,没有补贴,很快会无人问津。
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27万辆和125.6万辆,分别同比增长59.9%和61.7%。
上个月的3月26日,财政部官方网站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财建〔2019〕138号)。至此,在经过多轮热议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方案终于落定。补贴最高能达到2018年的0.6倍,至少40%的补贴下滑。
其实国内品牌蜂拥进入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1、传统燃油车领域,虽然自主品牌这么多年奋起直追,但是依然有着一定的差距。恰好国家提倡新能源,技术积累相对来说比燃油车容易一些。不少企业看到了弯道超车的准备。比如:比亚迪,依靠自己电池技术的积累,迅速上位。2、国家补贴:以前新能源车价格高起,在国家补贴的加持下,新能源车有了和燃油车过招的可能。3、最重要的一理由,汽车厂商不得不发展新能源的原因:2017年9月27日,工信部等五部委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积分并行管理办法》,这一政策的出台将加速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形成传统燃油车、纯电动汽车以及混合动力车三分天下的局面。双积分政策对于汽车行业车企提出了燃油消耗值更严格的标准要求,促使部分传统燃油车销量占比过大的企业进行转型,同时更将大力推动车企的新能源汽车布局发展。
黄金十年在国家财政补贴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那么有多少企业是扎扎实实做产品和市场,又有多少企业利用补贴形成依赖症,无视产品的升级换代呢?新能源市场何去何从呢?市场究竟是被补贴政策催发的还是市场内在旺盛的需求呢?今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2019年注定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更加激烈的一年,这也对车企造出续航里程更长、充电时间更短、驾驶体验更佳的新能源汽车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国家补贴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今年年底,新能源补贴有进一步缩减的可能。个人的观点是:补贴下降后,销量会下滑,但是不会形成暴跌。首先新能源的优势是能源清洁,对于北方城市来说不用限行,提速比较快。如果新车车主考虑养车的成本,在新能源车价大幅攀升的情况下,那么能源清洁什么的就先靠边站吧,只要不强制停止燃油车,限行的问题可以通过单双号来解决(买两台不同单双号的车辆,其中一台入门级即可)。纯电动的销量下滑的可能更大一些。油电混合的新能源车由于兼顾了续航里程和充电加油的便利性加上同样绿牌不限行,所以销量可能不会有明显的下滑。再加上双积分的政策的限制,各品牌厂商不得不抓紧对新能源车进行研发和升级,造车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增长而下降。厂商一方面不得不投入生产,另一方面必须销售出去进行资金回流,所以厂商会进行力所能及的促销。综上所述,个人观点:补贴下降后,销量会下滑,但是不会形成暴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