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江淮公司污染控制装置以次充好,冒充排放检验合格产品出厂销售的行为,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对江淮汽车公司处以一亿七千万零三十六万一千四百三十六元五角四分的罚金。
消息一出,立马引起业内不小的轰动。江淮汽车作为国内知名的汽车公司,为何排放造假、知法犯法呢?
近两年,江淮汽车系能源补贴退坡,燃油车的经营状况也不是太好,经营压力很大这两年,汽车经营状态都不是太好,整个行业面临着大洗牌。比如华泰汽车、力帆汽车、北汽银翔、东风裕隆等车企也曾轰动一时,但在这次大浪淘沙中无一幸免、纷纷倒闭。这些车企都曾和江淮一起作为国内汽车工业的优秀代表,都已经半死不活,江淮日子能好到哪去?
从2018年的经营财报来看,江淮汽车去年的营业收入500.92亿元,同比增长1.92%,但是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亏损7.86亿元。
早在2014年国四标准实施的时候,江淮就曾修改车辆合格证上的发动机型号和编码,以国三冒充国四,“排放造假”传的沸沸扬扬江淮在“排放造假”上面曾有过先例。早在2014年国四标准实施的时候,江淮重卡就通过修改车辆合格证上面的发动机型号和编码来以次充好,将国三冒充国四。不过当时江淮被点名后,反说是经销商所为,并且将严格管理销售渠道。可见,江淮是有过前科的。
而现在江淮三辆新车检测结果中的车载诊断系统功能性监测不符合《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车载诊断系统技术要求》标准要求,更是以次充好,比起2014年的案例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汽车圈屡次发生排放违规、造假,其原因无非是产品成本低廉,利润高的同时竞争优势也更大前有大众、保时捷排放门,后有自主品牌排放风波。汽车圈屡次出现排放造假、违规等事件,究其原因是一些企业不愿意牺牲利润,希望以低成本占领市场,产品的竞争力更强。
现在的节能环保对产品的门槛要求越来越高,而汽车行业又处于变革中,行业大洗牌不一定哪天就不期而至了,很多车企可能会被颠覆。如果不节约成本、不提高竞争力,那只能被淘汰出局。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如要了解更多汽车技术、资讯等方面知识,请关注“有车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