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suv热,其实折射出了一个现象,那就是中国消费者的购车并不成熟,政策法规的不成熟。这个不成熟分为两点,第一点,很多家庭可能就只有一辆车。第二点,仍盲目的喜欢大喜欢高。而政策法规方面,则是指对皮卡的诸多限制。
其实购车的第一年也都能够理解,很多家庭只有一辆车,则需要这样,车又足够大能装东西,有足够大能拉上一家老小。可是外形上又不能太像面包车,所以suv是最好的选择。而第二点,就更简单了。相同价位下能买到一辆更大的,看起来更气派的,更能够让人去摸不准装逼的当然是更好。而中国对皮卡的限制也使得一些真心有拉东西远足需求的人,只能够选择suv来替代。
其实从专业来讲。现在甭管是国产还是合资,大部分的suv都是空有其表。基本上40万以下,并没有一款能够称得上好车的suv。虽然它不是硬派越野车但至少应该具备一定的脱困性和越野性。而现在大部分的低价suv,车评人在车评的时候都不好意思,只能讪讪的说具备走烂路的能力。说不好听点,一个金杯面包车或者一个小货车都能够走烂路。
现在的低价suv大部分都是轿车,底盘升高一点。而一些二十万以下的suv,有的连四驱系统都没有。而,那些凤毛麟角,拥有四驱系统的高配车型,更多的也只是电子四驱,偶尔有带差速锁的,也只是一把中差,大部分是多片离合结构,已经算很很厚到了。甭管厂家美其名曰称其为什么四驱这样的市区也只是聊胜于无罢了。
同时也要说suv市场的不理性.现在suv市售走量的,大多是两驱版本。其实现在这种suv热的怪现象,已经持续了好久。甚至很多suv现在开始主打公路性能,主打操控,主打加速,甚至全系没有四驱,我简直不知道这些厂家想要干什么。如果你是跑车品牌,比如保时捷,捷豹之流,我还勉强可以理解。剩下的品牌,你一个suv去宣扬城市公路性能,你这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吗?有的suv,比如锐界,比如凯迪拉克的xt5,前悬离地高度,上个马路牙子都费劲。是连轿车底盘都懒得升高了吗?与其买一个轿车底盘的suv,你踏踏实实买一个mpv不好吗?mpv的舒适性和灵活多变的装载能力,完全是suv无法企及的。两驱的公路suv除了天朝特色消费,没有任何实际使用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价值,从这一点看,透露出中国消费者的不成熟。
最后说说suv的弊端。由于重心高的问题,suv的驾驶性是难以和轿车相媲美的。无论是风阻,风噪,路噪都要比轿车更高。而最致命的,就是容易翻车。有些人觉得,翻车离自己很遥远,其实在高速上,你下意识的躲避一个东西,或者有车行车不规矩你需要紧急变线,方向大点都分分钟翻给你看。而现在消费者买车禁行,看碰撞成绩,却忽视车顶抗压能力。现在很多,尤其是国产车,喜欢弄个全景大天窗,一旦翻车或车辆翻滚,不知道生存几率还剩多少。其实很多跨界车、旅行车、mpv,都能上马路牙子,都能走烂路。操控也好很多。
现在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成熟,造就了一个一个的怪圈,比如现在消费者买车,主要看配置,主要看内饰,比如关注座椅够不够软,够不够舒服,车够不够大够不够逼格,而不去关注汽车三大件这最重要的东西。一个车开着好不好,能不能用得住,完全取决于汽车的三大件儿,而不是那些看得见的花哨的配置。厂家沿袭消费者的爱好,将看得见的堆砌得无比华丽,将看不见的一笔带过,避重就轻地造出一辆符合你心意的车,实际上是坑了消费者,而消费者这种肤浅的观念,也导致了厂家不遗余力地继续去坑消费者,实际上,由面子主导来消费车辆,是对厂家坑消费者的行为的肯定和推波助澜,最后都变成了由消费者主导的一场自己坑自己的游戏。何时面子能不再成为买车主导的主要因素,老百姓才能够真正的买到质量可靠,而又配置合理的车。这些虚假的“繁荣”,这些面子工程的车,都将成为历史的笑柄。
让每一个车型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又想便宜,又想他是全才,那是不可能的。真正想买一辆好的suv,请往40万以上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