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无人驾驶汽车目前已经开始商用了,只不过是在一些封闭地区如厂房,园区等行人稀少的地方,如果要真的大规模上路普及,初步估计还需要5年的时间。
影响无人驾驶普及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安全无人驾驶汽车本质上是代替驾驶员行驶,减少事故发生率,据统计全世界百分之90的车祸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因此用无人驾驶技术代替驾驶员目的就是为了减少人为因素的事故率,代替酒后驾车的行为。同样地,在国外也有无人驾驶汽车撞死人的事故发生。虽然随着5G技术的普及,对无人驾驶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但奈何5G基站成本高,而且信号穿透率差,想要真正的无缝衔接5G信号让无人驾驶更加安全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目前无人驾驶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内还是一片空白无人驾驶从L1到L5总共分为五个等级,从L1到L4均是有驾驶员操控车辆,换句话说,事故责任人就是驾驶员。但L5是真正的无人驾驶,完全脱离了人类的操作,将决策权交给机器。因此机器要做到百分之百的决策准确,这就给无人驾驶汽车带来很大挑战。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出现,无疑是对交通法律的挑战,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判定困境,到底是如何判定事故机制,目前来说在这方面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
综上所述,无人驾驶想要大规模普及,一方面是取决于5G信号的覆盖率,信号强就意味着无人驾驶更安全,另一方面,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上两点都完成,那无人驾驶真的是离大规模普及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