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缺芯”问题基本解决·2022年可能会“局部缺芯”2021年汽车行业里最多被提及的词汇应当是「缺芯」,也就是缺少用于制造汽车的车规级芯片,可以理解为MCU&IGBT;作为交通工具的汽车能用多少芯片,怎么搞得像科技产品一样呢?
其实现代汽车真的是科技产品。曾经的汽车几乎用不到多少芯片,只需要给发动机和变速箱装上ECU&TCU(微电脑),剩下的也就没有什么电子配置了;可是现代汽车的各项配置几乎都是电控,比如车窗、座椅、天窗、导航、播放器、ESP等等,这些电子配置都需要芯片,甚至连雨刮器都不例外;一台普普通通的燃油车都需要数百枚不同的芯片去控制各个系统,智能程度较高的混动或电动汽车可以用到上千个!只是近些年的车都是这个标准,为何曾经不缺芯而现在忽然缺芯了呢?
原因在于疫情的影响和海外车企与供应链的某些操作,国内的疫情控制的很好,可是欧美的疫情几乎无法控制;结果造成了大量的芯片制造商停产或减产,芯片也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缺芯的另一个核心因素应当有芯片经销企业的囤积居奇,以及与某些海外车企的垄断有关,不排除有打压中国车企的考量;国内车企在芯片方面曾经都是以采购为主,因为采购的成本相比于自研自产的成本更低, 这些海外供应商一度扮演的是廉价产品代工厂的角色。那么在芯片慌的时候就自然会很被动,那么中国就没有能生产车规级芯片的企业吗?
当然不是,只是规模还不够大。
车规级芯片国内市占率较高的是英飞凌(德国企业),但也有如比亚迪这样的具备自研自产芯片能力的主机厂,市占率应当是超过17%的;其次还有紫光极光、华为海思、长电科技、中芯国际、太极实业等十余家芯片制造企业,车企里也有吉利等企业陆续打造了自己的芯片。
综上所述,缺芯的问题事实出现过,对于2021年的全球汽车行业都有严重的打击,不过问题总是可以解决的;而且对于中国车企而言更有意义,海外供应商的掣肘刺激了国产芯片的发展,一旦国产芯片普遍成熟则未来再不会被动了。预计2022年的缺芯的问题会彻底解决,那为什么还说会出现“局部缺芯”呢?
原因简而言之是缺芯已经成为某些品牌的遮羞布,比如在国产汽车一线品牌销量普涨的阶段中,某些曾经的知名品牌销量节节下探;究其原因当然是产品力的下降导致,但如果用“缺芯”作为理由则能掩饰问题,所以总还是会有些车企在2022年继续谈缺芯,只是基本不会有人相信了。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