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方程式比赛对赛车规定每个时间段都有不同的变化,下面以90年后为例:
90年代
侧扰流板(1991年)
上翘式鼻翼(1993年)
安全措施发展
1、车辆
f1赛车图片下载1990年:更大的后视镜;快拆式方向盘
1991年:FIA开始测试安全带;油箱执行FT5标准(之前为FT3);防滚架测试;逃生单元的测试改为动态撞击测试
1992年:撞击测试标准更为严格;撞击试验中使用水来填充油箱,模拟满油箱状态。并且使用75公斤的假人测试撞击最大冲撞情况(并检查安全带固定状况)
1993年:头垫的位置加大(丛80立方厘米加大到400立方厘米);赛车前部突出被减少(丛100厘米减到90厘米);尾翼高度被削减(从100厘米到95厘米);前定风翼离开车底板的最小水平高度被加大(从25cm到40cm);轮圈的宽度被缩减(从18英寸缩减为15英寸);仅允许使用一种与普通油料成分相近的燃油。
1994年:轮圈仅允许使用一种仅金属材料制成;灭火器规范更为严格;头垫厚度下限定为75毫米(之前没有强制要求);座舱侧面承载能力要求提高(从2000daN加大到3000daN);驾驶辅助设备(牵引力控制,防抱死刹车,全自动变速箱)被禁止;四轮转向技术被禁止;减少下压力提供(更小的前翼,扩散器变短,变流板被禁止);携带油料最多不得超过油箱基准线下方10毫米;
1995年:引擎排量从3.5升减为3升;底盘必须超出车手脚部30cm(之前为15cm);正面撞击试验速度提高到12m/s,撞击试验之后变形要集中在鼻翼范围之内;鼻翼承受冲撞能力提高33%;逃生空间侧撞试验被引入;强制要求当引擎熄火之后,车辆自动挂入空档;阶梯状底板设计产生;减低前翼高度和长度;后轮上方不得出现翼片等空气套件;尾翼最大高度下降10厘米
1996年:前翼厚度要求大于10毫米,以防止轮胎可能对赛车前部造成的损害;赛车逃生单元中安装数据收集器(黑匣子);座舱侧面高度被加高;侧头垫强制要求75mm;座舱两侧必须通过静止状态下的承重测试;尾部小翼尺寸被缩小
1997年:FIA事故数据收集器(ADR)安装在所有的赛车上;吸能设计引入变速箱领域;后撞试验开始被引入;撞击试验结论中必须显示方向盘,车架的吸能状况;禁止使用尾部小翼以及车体中部的翼片;悬挂的设计必须防止事故时轮胎撞击到车手并且提供120度的衔接角度防止事故时轮胎脱离
1998年:宽度从2米缩减为1.8米;必须使用带有沟槽的干地轮胎;强制使用单球胆设计油箱;加油舱口必须加盖;座舱尺寸加大;侧头垫范围被延展到了方向盘两侧;后视镜尺寸从5X10cm加大到5X12cm;翻滚试验引入;逃生单元前部冲击区域被加大;侧撞测试速度提高(能量为原来测试的两倍);座舱前移200mm
1999年:轮胎和悬挂之间必须有绳索联接,以防止轮胎飞出或者撞击到车手;座椅设计必须在必要的紧急情况下保证车手可以连同座椅一起从赛车中被移出;禁止使用含有铍合金的底盘;前撞试验的速度进一步提高;车手头盔与防滚架之间的距离被加大(从50cm加大到70cm);后部与侧部的头垫要求“一片式”设计,并带有快拆设计;不对称刹车比
设计被禁止;车队私人测试也必须使用FIA的事故数据记录仪(ADR)
2、赛道
F1赛车结构图
1992年:路肩高度降低;维修站最小宽度为12m;维修区入口处必须设置之字弯
1994:维修站工作人员必须佩戴防火用具;FIA通过电脑分析认定的27个“高危险性弯角”中的15个,在那一年通过安全改进从名单上消失;对于轮胎墙进行测试,以便得到其对于人类冲撞影响的数据;建议在轮胎墙之前设立传输带
1995:建议使用平滑衔接的路肩;碧浪型沙砾与沟犁减速区取消;首个维修区碎片防护设施出现;
1996:FIA认定的“高危险弯角”中通过安全设施改进和赛道重新设计,只剩下2个;临时街道赛场的挡墙与碎片防护设施指导标准出现;FIA测试吸能挡墙
1997:经过一年的调查,FIA对于路肩型号与高度作出标准化要求;赛道必须经过F1测试后才能获得FIA认可;轮胎墙必须采用栓式连接结构;安全设施工作情况通过车载ADR进行分析
1998:高效轮胎墙测试标准出台;维修区前方100米要求保持直线;信号灯成为旗语的补充
1999:维修区碎片防护设备普及化;赛道信号平台建议拓宽50cm,对于新建赛道则是强制要求;某些缓冲地带采用沥青材
3、车手
1993年:赛后人员控制措施实行
1994年:认证的头盔标准减为3种(Sell/BSI/SFI);耳机取消;头盔重量必须小于1800克;车手服装与头盔需要接受测试
1995年:3英寸宽的安全带护垫成为强制标准;F1超级驾照标准更加严格
1996年:安全带搭扣方向必须朝下
1997年:私人测试也需要在FIA监管下进行
1998年:建议使用双肩固定设备;车手必须能够在10秒内拆下更换方向盘
1999年:建议使用高可见性的车手手套,以便发车线出现问题后及时反映;座舱安装灯号系统,作用为“工作人员信息显示”;安全带必须符合FIA8853-98标准
4、竞赛组织
1990年:车手救出演习成为强制要求
1992年:安全车制度引入
1993年:练习赛维修区限速50km/h
1994年:练习赛维修区限速80km/h,正赛120;工作人员穿戴防火用具,维修区必须要有烧伤急救用品;成立“专家顾问咨询”小组,负责把新科技投入到F1安全发展中
1995年:对于私人测试所需要的最低安全服务标准给出建议意见;澄清兰,黄,白旗语规则;FIA救护官得到技术方面的支持
1996年:FIA医疗车与安全车标准出台;改进安全车程序;车队参与防火练习;起跑灯号与程序改变
1997年:修订事故干预程序;安全车马力加大,可以作为大雨天气时“行进间起跑”方式的引导车;职业车手驾驶安全车
1999年:至少要有4辆医疗车,除此以外还有一部FIA首席救护官Watkins博士的专车;比赛和练习赛时,维修区出口处用红绿信号灯以及蓝旗进行控制。
F1赛车的一个锦标赛(Championship)代表一年份的赛季(Series),而每一个赛季中又包含了许多站的分站,称为“大奖赛”(法文:Grand Prix,也常被直接音译为格兰披治大赛),格兰披治大赛原本在法文中的意思是“高额的奖金”,但因为这名词经常被使用在各类竞赛上(并不一定是车辆运动竞赛,或甚至连运动类竞赛外的领域都有使用到)而广为人知,因此今日纵使只是直接称呼为GP,通常人们也都能理解是代表一个竞技比赛场次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