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一辆车好或者不好,很多人往往凭着主观印象或者第一眼的感觉,“那车真漂亮”往往会和“那车真好”划等号。但对于外观之下的技术层面,了解的人却少之又少。以至于某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车能在国内大卖特卖,已然垂垂老矣的时候,换了个车壳又继续卖…这不啻于中国汽车业的悲哀,也让那些踏踏实实做技术求发展的车厂直面不公平竞争的困境。
作为和大家一样的汽车爱好者我是很幸运的,拜友人所赐,前段时间先去参观了华普的车厂,进而又受邀参与了华普新车海锋上市前的访谈活动,算是第一时间对这款车友期待甚高的车型有了比较深的了解。虽然基本算是走马观花,但看到的东西却颇值得大书特书——那俩帖子我已经发了,很多网友纷纷找我想进一步了解海锋这款车,所以今天就从技术角度再次详解海锋,以饕车友。
先谈谈海锋的整体设计理念。海锋是上海华普与上海交通大学通力合作、历时三年、耗资数亿、精心研发的轿车,并被列为“上海市科教兴市重大产业科研攻关项目”。海锋采用三维动态设计,使设计精度更高、零件之间搭配更加合理,并借助CAE分析手段, 对车门、车身侧围、地板特别是后地板进行设计优化,于2006年6月一次性通过国家碰撞试验。更值得一提的是,海锋实现了 “数字式车身电子技术” (亦称车身电器LIN总线技术) 应用,目前国内同级车只有大众Polo、菲亚特派力奥、金杯阁瑞斯三款车使用了此项技术。
在设计之初,华普就在潜心研究了中国消费者的买车心理后,打造出了下面这个公式:美国车的大气豪华+欧洲车的操控及安全+日本车的精致内饰+中国车的经济实用=海锋有中国特色的豪华。这样的集中了各家之长的“平民式”豪华带给海锋的是亲民的特质,5.8888万的定价也直接锁定了年收入5-10万的人群,这让海锋还没上市就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在看不见的地方,为了提高车身的安全性,海锋是不惜成本,精工细作。车身由钢板冲压成型的金属结构和大型覆盖件组成,全金属设计更安全,碰撞时不易断裂。承载式车身的上半部分和底部框架是一个整体,大量使用高强度钢材,增加了车体的抗撞击力。十字型车底大梁将整个车底大梁连成“田”字型架构,使车身刚性及抗扭曲性大增,更能达到全面分散撞击力量的效果,更安全的车身给驾乘人员带来更高的安全保障。
说了那么多内在的优点,那么在外在层面上,海锋又表现如何呢?其实不难猜到,华普的设计团队在这款作品上同样表现优异。海锋车身造型灵感来自欧洲风格的硬朗线条,洋溢着后现代主义的刚性美感,特别是刀削斧凿般的尾部,更为整车增加了超未来科幻派的风格。而海锋的内饰,也是该车的一大亮点,海锋的内饰是全新开发的,采用国际流行的管梁式仪表台,配合上深下浅的双色设计。盾型中控台的设计,集成了各种功能按钮,不仅视觉美观,使用也更方便,从做工、材质和造型来看,都体现了质的进步。
最后谈谈创新与技术的成果——欧洲技术,上海制造,海锋创纪录地获得16项技术专利,其中包含6项安全发明专利、5项外形设计专利、5项内饰设计专利。从克莱斯勒和保时捷转投华普的研究精英、16项专利技术、数字式车身电子技术、德国博世、福耀集团、万向集团、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上海瑞尔等知名汽车部件厂商为海锋提供产品配套等等等等…这一串串的数字是海锋作为一款历时三年打造的集聚了中西方智慧结晶的最好证明。
一辆仅售5万多的车的背后竟然有这么多的故事,我想这款车究竟好不好,已经不用我多说了——是的,我们只用事实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