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结构:
中国的能源结构叫做“缺油、少气、相对富煤”,中国每年进口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而石油、天然气的主要路线就是海上运输。红海、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南海、巴拿马运河,哪一个不是卡中国脖子的交通要道。
所以我们天天发展海军,确保我们的能源安全,还要想办法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修油气管道,拓宽能源输入通道……
你想想,作为世界第二的油、气消耗大国,70%石油靠进口,任何一个通道受阻都要对石油进口产生深远影响,直接就可以导致国内油价暴涨,接着就是物价暴涨。
所以在拓宽石油输入渠道的同时,我们还要降低石油依赖——主要方法就是,开源、节流。一方面寻找其他替代能源,一方面降低消耗。太阳能、风能、水电、核电……怎么讲到发电上面来了?
你会发现,中国消耗的近6亿吨石油中,汽车消耗的占据了55%。化工业的石油使用是没有办法替代的,我们只能将石油作为燃料的这部分情况进行替代!所以,我们只能找汽车下手了。
综上,发展电动汽车,降低石油消耗,从而降低石油依赖,进一步降低石油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汽车产业发展:
中国汽车行业现在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产销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品牌汽车也是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很可惜,主要的核心技术,并不在中国厂商手上。
发动机,大家都喜欢德国、日本的,有谁盯着长安、吉利的发动机说喜欢的。
变速器,大家都知道爱信、采埃孚,有几个知道青山、万里扬的。
还有车用的ECU、BCM、EPS、ABS等一堆电子电器件,基本都是博士、电装、德尔福的天下。
看看零部件企业百强榜单你就知道了,汽车业的核心技术还是掌握在欧洲、美国、日本企业的手里,什么时候我们的汽车产业能够做到手机产业的水平,就牛逼了!
言归正传,燃油汽车的发动机、变速器、ECU这部分核心科技方面,中国企业并不占优势,更多的是劣势,但如果把这部分替换为: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的话,那就有说头了。
在电动汽车的三电系统中,中国企业并不存在多大的后发劣势,由于中国企业在电子、电器行业的努力,我们的电池、电机、电控技术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就:比亚迪、宁德时代、科力远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从汽车产业发展的较多来说,发展电动汽车,可以让中国企业与欧美日的先进企业占到同一个起跑线上,并且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所以,这是我们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环境保护:
从能源消耗的角度来说,电动汽车的能源消耗并不低,但确实低于燃油汽车。所有的电动汽车都可以实现制动能源回收,但普通燃油车是没有这个功能的。
电动汽车首先可以实现零排放,虽然发电也是要费煤、费气的,但总归对于某一个区域而言,实现了零排放。对城市的环保部门来说,这是必须值得肯定的。
燃油车全系统空气污染分析:
石油炼化过程中直接产生大量空气污染。
燃料运输及过程中的燃料挥发,一定会产生环境污染,但这部分没有公开数据可查询。
燃油车加油、油箱存储过程中,一定会产生挥发,并产生空气污染。
燃油车资深燃油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空气污染(燃油车的热效率20%-40%)。
电动汽车全系统空气污染分析:
由其他能源转换为电能的过程中,产生空气污染,中国70%的电为火电,煤、天然气及其他燃料燃烧过程中,将产生对应的空气污染(目前火电站的燃效效率可以达到60%,也就是可以将60%其他能源转化为电能)。
综上,从空气污染角度来说,电动汽车产生的空气污染真的要小很多!
以上内容参考知乎-国家为什么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保护环境的问题日益严重。人们也越来越来重视环境问题,地球上的可持续能源越来越少,不可再生能用也越用越少。环境的越来越差,海平面越升越高,这就导致人们需要迫切的找到新的能源来代替旧能源。
因为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就导致几乎现在每户人家一辆汽车或者两辆汽车。对环境危害最大就是汽车的排出的尾气了。越来越多的车子也就排出越来越多的气体,这个是时候就需要遏制这种情况了。可是汽车又是人们出行的必需品不可以轻易代替的。这个时候新能源汽车就横空出世了,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扩展资料
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截至2018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261万辆。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的担忧。
数据表明,从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共发生了59起。其中,新能源乘用车起火33起,新能源商用车起火26起。
新能源汽车发生燃烧主要有以下四种场景:充电过程中燃烧、电池行驶或放置过程中引发的燃烧、碰撞翻车引发的燃烧、涉水引发的燃烧,而充电过程或充电结束后产生燃烧的情况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