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线的区位因素包括:完善路网、经济发展需要、人口与城市分布需要、自然条件、科学技术等5个方面。其中社会经济条件是主导因素,自然条件是限制因素(主要是地形、地势、地质、河流、气候等条件限制)。1、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如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优势产业的形成和壮大,以及相关产业的形成,拉动内需,吸纳劳动力就业,加强加快起止点及沿线的人员、物资、文化、信息交流、传递和贸易的发展;完善交通网,激活各条交通线,加快各地之间联系;经过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条件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2、自然因素尽可能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不利的自然条件,从而使选出的线路方案既能满足运输能力的要求,又能减少工程量,并便于维修护养。其评价性语言应当从自然环境要素的地形、地势、气候、水文(跨河)等有利因素和限制性因素进行分析、评价。自然条件影响交通线路走向,如山区公路呈“之”字型弯曲,铁路在山区呈“人”字型或“8”字型弯曲;自然条件影响交通网密度,平原交通网密集,山区则稀疏。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①从宏观上要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科技等因素;②从微观上考虑是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三者之间寻求平衡。 交通点包括车站、港口、航空港等。它们的建设也都要受到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1、港口区位因素:(1)水域条件(包括航行条件、停泊条件)河港:沿河,水深、流缓、河宽――提供淡水和空间,含沙量、冰冻情况。海港:沿海,水深、易靠岸、有避风浪的海湾(2)筑港条件: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3)腹地条件:经济腹地的大小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4)城市依托:城市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有利于港口建设和发展。(5)政策条件: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口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①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上的一个河口港,可以兼作海港,主要港区沿黄浦江分布。从地形地势角度看,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设备、建筑,以及上海市进行合理的平面布置提供了有利条件。②从水文角度看上海港毗邻长江和黄浦江。③从气候角度看,上海港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无结冰期,便于通航(具体到其他海港,可能还要考虑结冰期、风浪、洋流等自然条件)。④经济腹地广阔、经济发达。上海港通过长江干支流和铁路、公路同全国各地相连接,集散客货流,这是世界上其他大港所无法比拟的。⑤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和外贸基地,人、 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影响汽车站的区位因素汽车站区位选择的总原则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具体地说,要考虑以下4个要素:①路宽;⑦与市内交通联系;③与市外交通联系;④工程量。3、影响航空港的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航空港对自然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①地形: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②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③气候条件:少云雾。(2)社会因素:要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3)经济因素:需要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