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正常的经济学逻辑,经济规模扩大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印度又不是一个自动化水平很高的国家,工厂扩大规模总是要招人的嘛。
但尴尬的是,尽管经济总量连续高速增长,但印度的就业率却始终不正企业的盈利状况也不容乐观。
根据印度一所大学的分析显示,2011~2016年间印度几乎所有的邦失业率都在上升。年轻人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是业内也在上升。因此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新闻,说印度某地提供了公务员岗位,结果有几千上万人报名。
这是一条2015年的新闻,报道说230万人疯抢368个政府岗位。
这是一条2019年的新闻,
1900多万人应聘6万份工作,比例达到300:1。
印度这种“无就业增长”的经济现象是由其产业结构所决定的。印度作为一个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本来应该有很大的制造业规模,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很兴旺。毕竟,制造业才是吸收劳动力就业的主力部门。
但奇怪的是,印度的制造业规模很小。想到让你感到震惊。2017年,印度制造业增加值3895亿美元,占其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仅有15%。一般来说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比如中国、印尼、马来西亚,制造业占GDP比重一般要达到20%以上。
印度制造业比重仅有15%,这太低了,不仅低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甚至还低于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国家。日本、德国、韩国三个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国家,制造业比重也超过了20%,韩国甚至高达28%左右,接近中国。
当前印度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靠服务业推动,而且主要是金融、电信、软件等现代服务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而非劳动密集型产业。印度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要转移出来,主要出路就是服务业。然而由于他们接受的教育程度有限,进入不了高附加值的行业,只能进入低端服务业,这实际上对于消除贫困,分享改革经济成果是不利的。
我们常听到经济学家谈一个词,叫做“人口红利”。但对于印度来说,这个词似乎不太适合。因为它的制造业不发达,人口越多越难消化,失业率会越高。只有大力发展制造业,庞大的剩余劳动力才能找到工作,才能消除所谓的“无就业增长”经济问题。
这不,莫迪上台以来,一直大力鼓吹印度制造,实际上效果却并不明显。
印度gdp粪量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