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占比多大不好说,估计印度自己都很难算得清楚。不过了解下印度的GDP纳入范围也就心里有数了。
印度进入瑜伽时代之后,GDP纳入方式出现了较大改变,新增了很多纳入选项,最出名的就是可再利用的粪便,因为能够施肥什么的所以都算作GDP了。另外批发零售业、旅游业等在其他国家仅根据税收来计入小部分额度的行业,在印度几乎都是直接估算,全部纳入。
比方说A君去印度旅游消费了500美刀,C君1000美刀,Q君300美刀,那么平均值1800÷3=600美刀。如果全年游客100万人,那么GDP就是6亿美刀,以此类推。这还不算完,旅游业纳入过的部分,零售业还会重复计算零售端部分,酒店业也一样。所以这6亿变成10亿乃至15亿也都是分分秒的事情。
假设同样额度,在其他国家最多也就只计算税收部分,而且会剔除重复计算部分。但是印度则是能多算就多算,这样才能让民众认为印度的崛起速度已经堪称世界之最,才对瑜伽更有信心,支持率才会高,对其各种想法才会全力支持。
不过这样的情况下,印度民众的膨胀感确实也在加速,甚至自己都相信自己的GDP真的快要赶上日本了……如果把这些乱七八糟的都剔除,印度GDP至少要缩水20%。
有没有水份,不能人云亦云,最好用石油进口量和用电量校正一下看看是否异常,这两个指标是不会骗人的。
2019年中国的石油进口量超5亿吨,是印度的2倍,中国的石油依赖是70%,也就是说,中国的石油消耗量是6.5亿吨左右。印度原油产量是中国的20%,也就是说,印度的石油消耗量是2.8亿吨左右,是中国的43%,剔除中国的战略储备,大概是30%左右。
2017年,印度用电量达136.8万亿度,中国是614.2万亿度,是中国的22%。
所以,尽管印度的生产效率低一点,但从这两项数据来看,gdp水分不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