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制造电动车的技术日益完善,核心部件的成本逐年下降,电动车市场份额持续上升,电动车降价是市场的一种自我调节行为。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产能不断提升,电动汽车成本也不断下降,降价是必然的。这会加快电车生产企业的洗牌,把一些骗补企业淘汰,提升行业水准。一大批传统造车巨头的加入,势必给造车新势力带来巨大的压力。毕竟,从出行这个功能来说,电车和汽车都是车,有很多共同的地方,除了驱动部分,都大同小异,并没有颠覆性的创新,传统造车巨头在竞争中还是有优势的。随着电池技术的成熟,电车成本还会进一步下降。总体上来说,电车成本应该比传统燃油汽车成本更低,所以,目前的价格下探只是开始,远远不是结束。特别是特斯拉,起设计的盈利模式就不在硬件上,而在未来的软件、超充、储电、光伏发电、星链通讯的组合上。自动驾驶只是电车的基本功能,很多国内造车企业还把主要精力用于自动驾驶,而忽略了未来出行工具的周边需求,对企业来说是很危险的。前几年,在政府补贴的刺激下蜂拥而上的电车企业必然会在政府补贴缩水,电车价格下跌中迎来倒闭潮,对企业来说是坏事,对国家和用户来说是好事。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宝马奔驰狂降价,消费者真的能买到便宜豪车了吗?
大家好我是淡墨,每天分享有趣的汽车问答内容,欢迎各位朋友关注。
最近汽车行业因为增值税率的降低,从16%下调至13%,很多豪华品牌都下调了旗下车型的指导价,看上去的确是要比以前更便宜了一些,但是我个人觉得,也并没有到疯狂降价的水平,其实如果走访过汽车市场之后会发现,虽然税率的确是降低了,指导价也降低了,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因为汽车的价格可以很简单的分为指导价和实际成交价,指导价很容易理解,就是厂家对于一款产品的官方定价,而实际成交价则是很多人会重点关注的,但是这个实际的成交价价格因为不同地域和经销商的政策,也会有很明显的差异,所以对于消费者来说,实际的成交价才是应该注意的地方。
举个例子来说,比方说以前一款车的指导价是五十万元,在市场上拥有十万块钱的优惠幅度,那么消费者实际买车的价格就是四十万,而不是五十万元,而厂家下调指导价之后,比方说下调了三万元,那么这个车的指导价就是47万元,如果这时候经销商对于优惠政策收紧,只优惠7万块钱,那么你还是四十万买的车,没什么变化。
而这种情况下在目前的市场上并不鲜见,这次增值税只下调了3%,所以对于很多车型实际的成交价格差别并不大,不过对于一些没有优惠,或者更高端,指导价更高的车型来说,那么低出来的价格还是比较客观的,所以说作者个人的看法是,并不一定非要盯着指导价,重要的是看实际成交价有没有变化。
以上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看法,希望对您有所参考。
价格合理哪儿会有狂降的道理?
是不是高的离谱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