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欧美发达相比,中国的二手车市场仍然是一个不小的差距,法律法规完整性及诚信方面仍有待提高,导致中国的二手车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
很多人不想买二手车,不是因为二手车不好。第一个原因是购买二手车的心态和买新车完全不同。新车明码标价,并有明确的售前和售后服务,二手车更像在碰运气,那就是一锤子买卖。例如新车在保修期内,零部件破损,经销商有免费更换。对于二手车,虽然有合同要写有问题来帮你解决,一旦问题确实发生,经销商可能蒸发或态度糟糕,你不仅自己花钱,甚至承受心理压力:那你为什么要买二手货,因小失大?
不愿意买二手车原因不止如此,更重要的是,对于二手车不了解,怕上当受骗,不敢买。这是国内二手车市场低迷的第二个原因,二手车价格不透明,大多数潜在买家和普通消费者,对二手车价格的估值没有准确的判断。二手车市场鱼龙混杂,没有一个权威的、透明的估值体系,所以会有很多的价格问题。车况是不透明的,二手车的状况只能由有经验的师傅来判断。
第三个原因,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事实上,一些发达国家对二手车市场有严格的规范。例如,美国汽车经销商协会等权威机构将定期公布各类二手车价格区间,作为买卖双方的重要参考标准。国内需要出台新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给消费者足够的信心。
文凤汽车分析,我国二手车发展有限的最大原因是诚信缺失、消费者信心不足、车辆来源不透明、法规不够健全。为了避免风险,消费者选择价格更高的新车。如果二手车市场能解决这些问题的话,消费者买二手车的时间就像买新车一样不用担心,而且能得到同样完美的安全性,二手车交易也会蓬勃发展。
不可否认,中国二手车市场跟新车市场一样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如果与国际上相对成熟的二手车市场相比,中国二手车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出了总量上仍显单薄外,行业自身所具有的诸多弊端,在形成更大更好的市场的过程中产生不可轻视的负面影响。
行业结构不合理,市场诚信度仍不高
二手车市场缺乏诚信,是行业公认的首要问题,消费者之所以对二手车心存疑虑,是由于二手车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的特质,普通消费者所掌握的知识难以辨别车辆的优劣。
由于中国二手车市场发展时间较短,行业法规、行业标准不是很完善,行业结构还不完整,经营主体绝对大多数为规模小的经济公司,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故意隐瞒车辆的质量缺陷,在行驶里程表上做文章等期满现象和不规范经营行为还很严重。
缺少科学标准,鉴定评估主观随意
长期以来,中国还没有一套完整、严谨、科学的二手车鉴定评估标准,二手车鉴定主要是评估师通过专业知识以及评估经验对于目标车辆进行评估。并且多数采用重置成本法对目标车辆的残值进行评估,造成了普遍存在的轻鉴定重评估、评估随意性大、手段不科学、评估过程主观因素多于客观因素以及评估结果偏离车辆的实际价值等问题。
同时,中国二手车市场还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公民诚信体系尚未建立、车辆的维修保养记录、事故记录等信息不公开等问题,消费者通过独立的第三方权威机构按照二手车鉴定评估标准,获取车辆真是的技术状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准入条件缺失,市场秩序受影响
发达国家二手车行业发展成熟,未设置门槛,完全依靠市场的杠杆作用。而中国二手车市场机制的引入时间段短,在二手车流通行业发展不太完整的特定条件下,需要政府和行业通过政策法规与行业标准对行业规模与行业运行进行宏观调控。
有些城市由于交易市场设立过多,交易市场之间为争夺客户大打价格战,二手车交易服务费严重下滑,有的甚至到了一、二十元,使那些规模较大、运作规范的交易市场受到了很大冲击,也是原来规范运营的交易市场通过降低服务标准来降低成本和增加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