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车是唐DM,开了model Y后感触颇深,发现比亚迪在3个方面不如特斯拉,其差距很大,奉劝想买新能源车要三思,只有明白优缺点之后才能不后悔!
特斯拉model Y宣布降价之后哪些车企慌了?
答案:同价位的电动车企和二线豪华品牌都慌了。
在model Y降价以后,沃尔沃和理想ONE都给意向车主打了电话,宣称有了新的优惠活动,且优惠力度很大。
27.6万元起售确实让很多人心动了,销量一直不错的理想0NE要33.8万元起售,而蔚来EC6则是36.8万元起售。
论品牌力和产品力,特斯拉肯定都在理想和蔚来之上,现在价格还更便宜了,能竞争的对手就更少了,销量已经证明了一切。
如果说一定要找一个对手,从产品力、研发实力、专利数量,以及消费者认可度来看,或许只有比亚迪可以和特斯拉竞争了。
我自己是唐DM车主,也开过一段时间model Y,对两车的优缺点感触颇深。
按理说model Y是纯电动车,唐DM是插电式混动车,应该用唐EV来比较,两者都属于纯电动车,起售价也差不多。
可是唐EV的销量太差,侧方面已经证明了不是model Y的对手,而唐DM就不同了,市场认可度和销量一直不错,说明可以和model Y一较高低。
在我看来,比亚迪注重设计感,特斯拉注重科技感,正是因为造车理念的不同,比亚迪和特斯拉走着两条完全不同的路线,让唐DM和model Y互有优势。
至于谁更胜一筹,接下来我将具体分析,希望给想买新能源车的读者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比亚迪唐DM PK 特斯拉model Y —— 辅助驾驶能力唐DM配置很高,但是却不如model Y,主要差在了 辅助驾驶能力。
唐DM出厂配置就很高,但是主要体现在硬件配置上,软件配置上就不如model Y了。
model Y可以正在地实现全车0TA升级,这点我真的深有感触,以辅助驾驶为例。
3年前我开model 3的时候,打开自适应巡航功能,model 3给我的感觉就是短视,例如前方100米有一辆车,只有在接近50米时才会做出反应,造成制动很急,影响驾驶体验。
打开自动变道功能,model 3在变道上总是会出现二次回正,正常的车主驾驶车辆变道,会慢慢驶向旁边车道,而model 3则是快速变道,再不断地修正,整个过程很抖。
3年前的model 3像是一个新手司机,这种体验会降低信任感,而现在驾驶model Y就完全没有了这种感觉。
model Y辅助驾驶功能已经像是一个老司机了,懂得在合适的时机做出判断,刹车很线性,变道也干脆利落,能够明显的感受到特斯拉的辅助驾驶功能在学习进步。
特斯拉的车像是现在的智能手机,可以通过系统升级来提升驾驶体验感,而唐DM却有点像功能机,出厂的配置就是终身的配置。
虽然唐DM的辅助驾驶功能也很好用,但是和model Y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或许会越来越大。
因为辅助驾驶功能在硬件配置上好超越,但是在算法上却需要大量的行车数据,特斯拉的销量越来越高,其行车数据就会越来越多,辅助驾驶能力就会优化的越来越好。
比亚迪的价值观是:“一辆电动车最大的豪华是安全”,但是辅助驾驶能力代表着未来汽车发展方向,希望比亚迪在辅助驾驶上尽快拿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比亚迪唐DM PK 特斯拉model Y —— 空间唐DM的车身尺寸,长4870mm,宽1950mm,高1725mm,轴距2820mm。
model Y的车身尺寸,长4750mm,宽1921mm,高1624mm,轴距2890mm。
从车身尺寸上来说,唐DM看着要更大一些,但是乘坐空间却不占优势。
唐DM有两套动力系统,为了把发动机、变速箱、动力电池和电机同时放在车身上,就得压缩乘坐空间,导致地台相比一下燃油车和电动车要高一些。
model Y就是纯电动车平台打造的了,在乘坐空间上有一定的优势,加上轴距较长,内部空间看着很大,尤其是后排空间非常宽敞。
现在的电动车,只要是纯电动平台打造的,内部空间就很大,例如宏观MINIEV和比亚迪海豚,这些车看着很小,但是内部空间却很大,实际乘坐体验总是让人感到惊喜。
因此混动的唐DM实际乘坐空间不如model Y也实属正常,好在唐DM车身尺寸够大,乘客空间完全够用。
比亚迪唐DM PK 特斯拉model Y —— 动力model Y 标准续航版后驱,起售是27.6万元,这个价格看似性价比很高,和长续航全轮四驱版在零百加速上只慢了0.5秒,但是却少了一个前置感应/异步电机。
采用的是后置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220kw,最大扭矩440Nm,百公里加速5.6s。
唐DM四驱高性能版创世旗舰型,起售价是29.53万,采用了发动机+前后双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综合功率431kw,系统综合扭矩900Nm,百公里加速4.3s。
在动力表现上,唐DM比model Y要强很多,零百加速也快了1.3秒,且得益于前后双电机优势,唐DM在通过性上和操控性上也要优于单电机版本的model Y。
或许有人会说model Y高性能版零百加速只要3.7秒,也是前后双电机,零百加速成绩比唐DM高性能版还快了0.6秒。
其实,抛开价格因素谈性能才是不公平的表现,既然对比的是30万元以内的价格,那么就该让车型价格保持在30万元以内。
如果唐DM的售价也在38万元左右,我相信唐DM的零百加速也能到3.7秒以内。
因此,在30万元以内的价格,唐DM在动力上、操控上和道路通过性上都要优于model Y标准续航版。
比亚迪唐DM PK 特斯拉model Y —— 续航model Y标准续航版,采用了磷酸铁锂电池,电池容量为60kwh,NEDC续航里程为525km。
唐DM高性能版,采用了三元锂电池,电池容量为22.3kWh,NEDC续航里程为100km,但本身是插电式混动车,拥有发动机和变速箱,综合续航里程在800km以上。
拿插电式混动车和纯电动车做对比,本身就不公平,但是续航里程一定是大家购买新能源车考虑最多的因素。
model Y平时市区代步还行,但是上了高速就不如唐DM了。
现在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很多,model Y一个小时就能充满,平时跑高速没有什么问题,可是考虑到节假日高速容易堵塞和服务站车流量大的问题,或许连充电都要排队,电动车里程焦虑问题就出来了。
唐DM作为混动车,平时在市区使用纯电模式,和电动车一样的驾驶体验和用车成本,上了高速就可以采用混动模式,动力强,油耗低,续航里程远。
即使没电了还能采用发动机直驱模式,只要有油,就无惧跑长途,也无惧高速拥堵和充电桩排队。
之前国庆节驾驶唐DM跑长途,还没有出芜湖市就堵在了高速上,我全程坐在车里开着空调,除了心情焦急,整体上非常舒服。
如果我想吃一口热饭,唐DM还具备对外放电功能,实用性非常的高。
高速上也有电动车,他们就不敢全程开空调,虽然开空调不影响续航,即使连续开10小时空间也就消耗1度电。
但是电动车遇到高速堵塞,车主就会害怕电量不够,害怕半路没电,堵塞时间越长,其里程焦虑越严重。
就实用性而言,唐DM具备全天候用车的能力,从很多车主开唐DM自驾游就已经证明了其实用性很高,而model Y更多的只适合市区代步,实用性差了一些。
比亚迪唐DM PK 特斯拉model Y —— 外观内饰在外观内饰方面,比亚迪和特斯拉都是家族式设计风格,比亚迪注重设计感,特斯拉注重科技感,两者在外观内饰设计上风格完全不同。
唐DM大嘴格栅搭配粗壮的银色饰条,搭配两侧龙爪式进气口设计,将家族式龙脸表现得淋漓尽致。
车身侧面为双腰线+悬浮式车顶设计,线条在车尾有明显下溜,看上去非常流畅,配备22寸熏黑轮毂,看上去很有运动感,也很帅气。
model Y封闭式前脸+带透镜的LED大灯,非常像长高了的model 3,整体加入了轿跑的设计因素,溜背+小鸭尾,由于定位是SUV,视觉上比较高大。
亮点在于无框车门设计+隐藏式门把手,拉高了model Y的档次,不过看惯了唐DM的22寸轮毂,感觉model Y20寸轮毂小了一些。
在外观设计上,唐DM和model Y设计风格不同,前者精致,后者极简,至于谁更好看,那就要看自己的审美风格了,我就不多评价了。
在内饰设计上,唐DM的优势瞬间就凸显出来了,内饰采用搪塑、高亮钢琴烤漆、麂皮等材质,内饰档次很高,豪华感和一线豪车的内饰处于同一水平。
model Y内饰依然采用极简设计风格,没有多余的按钮,也没有多余的点缀,只有15寸超大屏比较显眼。
model Y的内饰干净整洁,追求质感,化繁为简,这和唐DM偏向传统燃油车的设计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乘坐体验感来说,唐DM内饰用料手感更好一些,乘坐更舒服一些。
从设计理念来说,model Y打破燃油车的传统设计,更像是未来汽车,追求科技感的人会偏爱特斯拉的设计。
比亚迪唐DM PK 特斯拉model Y —— 品牌力30万以内model Y的对手很难找,其主要原因就是很多汽车的品牌力不如特斯拉。
例如理想和蔚来,虽然创立之初就走了高端路线,尤其是蔚来汽车,李斌一直对标的是BBA。
但很少有人会认为理想和蔚来的品牌力超过了特斯拉,很多人买车就是为了买个车标,汽车品牌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特斯拉在纯电车领域起步较早,2008年发布第一款汽车产品Roadster,是一款两门运动型跑车。
2012年发布第二款汽车产品——Model S,是一款四门纯电动豪华轿跑车 。
第三款汽车产品为Model X,又是属于豪华纯电动SUV。
通过发展路线,我们就可以发现特斯拉的品牌战略,以豪华车打开市场,让消费者留下特斯拉就是豪华车的印象。
因此,特斯拉在进入国内时大家认知就是豪华纯电车品牌,当时购买特斯拉的车主,基本上都不是刚需,很多人家里都有一辆BBA。
当特斯拉的品牌力建立以后,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就一时难以改变,这就造成了特斯拉一降价,那些曾经买不起特斯拉的人非常开心,他们觉得自己和豪车的距离拉近了,有能力买特斯拉了。
这就是为什么别的车降价会让消费者不满,特斯拉降价反而让很多人觉得性价比更高了。
比亚迪和特斯拉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线,以低价车打开市场,虽然取得了销量,获得了生存空间,但是却留下了廉价的标签。
即使现在比亚迪汽车的平均售价已经超越大众汽车了,即使比亚迪“三电系统”的可以自研、自产,即使比亚迪发布了全系的e平台3.0,推动了电动车上了新的台阶。
但还是有很多人的认知依然停留在比亚迪F3上,依然有很多人觉得比亚迪的品牌力不如特斯拉。
这就是为什么唐DM在动力、续航、用料上,以及实用性上都超越了特斯拉,但是销量就是不如model Y。
写在最后比亚迪一直在进步,销量在不断提升,但特斯拉依然是强大的对手。
在辅助驾驶能力上、在品牌力塑造上、在售后服务上都值得国内电动车品牌学习。
比亚迪想要超越特斯拉这条道路并不难,难的就是大家对于品牌力的执着,这一段路尤为艰难。
什么时候大家都认可比亚迪了,就是比亚迪超越特斯拉的时候了。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Y月销1.7万台,那是全球销量,只不过人家产地在国内,所以计算到国内销售当中来。
至于到底有多少台Y卖到了国内,反正特斯拉没有公布过数据,咱也不敢问。
现在来看看Y的产品竞争力吧。
不得不说,降价是把利器,特别是拿国内的成本优势对抗西方,马斯克这一招不可谓不高明!
首先说加速能力,纯电车里属于第一梯队,我看到有的回答还拿唐DM对此的,这两个不是一类车好不?再说车身尺寸也有差距。但是我们要承认,Y的加速能力没的说。
然后是底盘素质,怎么说呢?算车吧!所有的新势力包括国内的,底盘素质基本在一个起跑线上,这方面的调教水平不是十几年的功力可以赶上来的。特斯拉不拉胯,也谈不上出众,甚至有很多业内人士认为电车几乎没有什么底盘个性可言,宝马运动,奔驰舒适这都是底盘调教带来的驾驶感标签,电车除了未上市的吉利那台001,似乎没有什么可期待的,毕竟001是软硬可调底盘+电磁悬挂。
接下来是内饰,科技感?你们家管简陋是这个名词?至于做工啥的,特斯拉车主自己心里有数,没必要拿出来对比,就算能用吧,你非要跟我掰扯豪华感,麻烦你去对比下同为新势力的小鹏和蔚来,哪怕是吉利,特斯拉的所谓设计和做工也没有任何优势,为这句话负责。
当然,内饰这玩意儿各人自有标准,没啥好讨论的,喜欢简陋也不失为个人喜好。
然后是自动驾驶,我反而认为最没用的就是这玩意儿了,在国家立法尚不明确的现在,加上各大厂家的自动驾驶都有疑似问题出现的情况下,你留个升级通道就行了,凭什么要求消费者给你做小白鼠?反正我不做,你们不怕死的先上。
是的,自动驾驶是趋势,但还是不够成熟,如果你真的愿意把生命交给特斯拉的芯片,当我没说。
接下来是续航,这个主要是电机电控配合电池,这三个玩意儿除了电控软件是特斯拉自己编的,剩下的不都是买的?这有啥好吹的,除了比亚迪,大部分厂家的电机都是买的,除了比亚迪,几乎所有的厂家的电池都是买的,你非得说特斯拉的续航有优势,我只能说这玩意儿没有门槛啊,买来的东西终究不是护城河。
最后就是品牌力了,说起这个我最火大,你要说奔驰宝马品牌力强我没话说,人家卖了上百年,确实有,电动车出来才不过十来年,你非说国外的品牌就是好,我也没法跟你杠,就看看它这几年搞出来的新闻,你非得去舔它我也没办法了,毕竟你拦不住贱人不是么?
简而言之一句话,特斯拉本身产品优势并不明显,不说国内了,看看美国车评人的态度和欧洲市场的冷淡,就能知道原因了。
特斯拉唯一的功效是鲶鱼效应,至少加快了国内电车行业的发展速度,这一点我们还是要感谢特斯拉的。
国内传统车企代表人物比亚迪并不是对标特斯拉的企业,人家的伟大使命是干掉燃油车,靠的就是成本优势和技术自有,别杠,丰田和奔驰都愿意往上贴的公司,岂是杠精可以阻止的?你可以不买,但你挡不住市场的热捧,dmi就是明证!
新势力里的小鹏和蔚来明显是奔着特斯拉去的,时间晚了近十年,总得有点追赶的时间吧?不期待一定干掉特斯拉,大家一起竞争呗。
最后想说,电车领域大家都是新手,就别必要搁那儿装老前辈了,降价是因为你的成本就是靠国内成本优势降下来了,没啥好牛逼的,不信?十年之后再回头看呗,中国汽车,也到了弯道超车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