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的预算,其实有很多合资品牌的紧凑型SUV可以选择的,但是如果说只加92的油,那么南北大众的SUV就基本上就都可以排除了。以落地20万左右为界限,下面我们就从各个角度逐一分析,看究竟如何选择。
看重性价比,可以选择奇骏首先奇骏这个车型也算是合资SUV里面的常青树了,常年位于汽车销量排行榜SUV组别的前十名。各方面都没有明显的短板,价格方面呢,不像本田、丰田那么坚挺。动力方面呢,这个价格只能选择2.0两驱,也够用了。后期保养费用呢,自吸发动机搭配CVT变速箱,肯定要比涡轮增压的要省。保值率呢,作为日系车型,近几年在二手市场也是比较热门的。空间、配置方面也都挺不错的,是一个各方面实力都比较均衡的选手。
有的网友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不买CR-V或者RAV4呢,首先不推荐CR-V的理由很简单,1.5T的发动机还是不那么让人放心,而混动的车型又超出了预算。其次,不推荐RAV4的原因也很简单,马上就要面临改款了,更主要的是改款后外观与现款差别足够大。这就是不推荐这两款车型的主要原因。
不喜欢日系车,可以选择昂科威20T精英在我身边有很多朋友,尤其上年龄稍微大一点,对日系品牌还是有一点排斥的。虽然这可能会引发网友们的争议,但是我很理解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他们觉得现在可供选择的品牌太多了,为什么非要选择日系呢。这里我们不再就此过多讲述。
又有网友提出疑问了,这个价位其实可以上探界者的2.0T车型了,为什么要选择昂科威的1.5T呢?
原因就是品牌。在国内雪佛兰的品牌认知度是不如别克的,同样是通用的品牌,雪佛兰的车型在国内卖的就是不如别克的好。而且昂科威也是在合资SUV这个级别里面销量比较靠前的。大多数人的选择,总不会差到哪里去吧。
如果看中国产车型,可以选择星途-TX 1.6T四驱旗舰版星途是奇瑞推出的独立高端品牌,可以说是紧跟长城魏派和吉利领克的步伐。我个人是对奇瑞这家企业有着一定好感的,它虽然不像长城和吉利一样在销量排行榜上有着傲视自主群雄的数据,但是多年来一直兢兢业业、默默埋头发展自己的技术,在设计、研发方面比较的务实,相比那些不思进取的自主品牌车企,更值得大家的支持。
星途在“三大件”方面,其实还是经过了市场考验的,基本和新款瑞虎8的一模一样。全新设计的外观在大多数人看来还是挺好看的,有着一辆中型SUV该有的霸气与时尚。
动力、空间和配置也是这三台车里面最优秀的选手了,尤其是配置,只要你能想到的配置,基本上配齐了。百万豪车有的主/被动安全系统、座椅记忆、液晶仪表等等它有,百万豪车没有的远程启动呀、语音控制呀、车载净化器呀它也有,而且这台车也是三个备选车里面唯一的四驱车型。
PS:如果觉得配置过剩,也可以省点预算。
写在最后20万以下这个级别,选择传统的合资车型固然一点错都没有。可是就像我在上个回答里说过的一样,这个价格区间,国产车在消费者心目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已经成长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了。
但是归根结底,选车一定要从自己最看重的需求出发,结合自己的预算。最终你会发现,这其实很简单,“千金难买我喜欢”。
以上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里面交流,觉得不错的话,点个关注鼓励鼓励吧。
恳请大家,给人推荐车之前先做做功课,最起码一些存在通病缺陷的问题车型要知道。就这样道听途说的推荐给别人太不负责了。同时,也奉劝想买车的小白(不存在歧视,但是不容否认,大部分消费者在汽车领域还真就是小白,会开车,哪怕会修车都不见得懂选车),想要买车不踩坑,必须自己做功课。功课做得越足,了解得越多,踩坑的概率就越小,也越容易买到心仪的车。
咱们先说选车策略上的一些误区。
1、说什么车能买,别信。说什么车不能买才有参考价值。
比如说一位日产车主,轩逸开了十年了,除了易损件更换,正常保养,就没修过。他告诉你,买轩逸,或者买日产,买合资。这话听听就算了,为什么?他的车没问题,并不代表别人的车没问题,他车好或者不好都只是个例,不具备太大的参考价值。都说猎豹CS10不好,销量一般,投诉量却排在前十,可是我表哥的CS10除了油耗高点也没大毛病。
那为什么说缺点(或者说缺陷),才有参考价值,同样也属于个例,但毕竟车是工业化流水线的产物,一辆出现问题,代表其他车也可能存在类似的问题——重点是也可能。说一辆轩逸质量好,代表所有轩逸都可能质量好——这个结论没啥意义。但说一辆轩逸变速箱打滑,你需要警惕,是不是其他产品也可能存在这样的通病?因为如果存在的话,你可能会买到。
你品一品,是不是大实话?
2、新车的口碑没意义,老车主的投诉才关键。
这次不是个例了。有人喜欢看口碑,包括某车之家上的一些“提车作业”,说实话,可能也会反映出一些问题,但参考意义不大。为什么?你想,他要是不喜欢这车能买吗?刚买来的新车,能有什么问题?像是出门就漏油的奔驰,那车主会去发表什么口碑吗?直接4S店维权去了。不是说发布口碑的车主不客观,而是当时他沉浸在提车的喜悦之中,尤其是原来没车,现在变成有车一族了,生活质量提升让他会更加喜欢自己的车,这时候的发言是带有正面情绪的,而且时间短,有问题也显示不出来。
但是老车主的投诉就值得重视了,尤其是一些集中投诉。这时候暴露出来的问题,基本上是大概率的。比如说双离合的顿挫,几乎是难以避免的,选择双离合车型,你就要做好心理准备。而且各家调校也不一样,如果都投诉双离合顿挫异响,那就说明这款车调校有问题。再举个例子,一款车,有100人投诉发动机抖动,可能卖出去10万辆,按照比例来说其实并不高,那你认为这车发动机是不是抖?如果是我的话,我会选择相信这100人,而不是另外的9万9千9百人,因为有人对抖动不是很敏感,有人开的时间短,还没发现类似的问题,而更多的人觉得不严重,也懒得去管,还有人不知道怎么投诉……结合前面的第一条,你心里应该有数了吧?
3、车评人都别信,包括我。
看过王自如和罗永浩之间的PK吗?那是评测手机,我看过完整版,如果单看王自如对锤子手机的评测,我觉得算是非常中立客观了。可是再看罗永浩针锋相对的辩论之后,我才知道,这里面有那么多倾向性的东西,在潜移默化的误导消费者。
车评人也是如此,之所以存在这个行业,也正是因为消费者对汽车的不了解。热门评车人,包括评测机构,他们吃什么?指着鼻子问他们一句,你们拿没拿车企的钱?肯定都拿了!反倒是像我这样的小自媒体,咱咖位不够,吃不着厂家那碗饭,就是靠流量赚点钱——至少没有被充值。
当然,我说的话也不能保证完全公正客观,第一是业务水平有限,第二是我个人也有倾向性,毫不讳言,我是大众一生黑,因为帕萨特途观的断A柱,现在2020款帕萨特补考成绩不错,那也只能说2020款安全性进步了,但是我对你旗下其他车型全都持怀疑态度,什么朗逸宝来迈腾,除非你都撞出个好成绩来,否则我还是会做有罪推定。因为你已经没有信誉了,不值得信任。
另外,我很推崇比亚迪的插混,从不吝惜溢美之词。我只能尽量保持客观,但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除了主观的倾向性以外,可以这么说——所有的车评人都是外行。不管是谁,哪怕你是二手车贩子,哪怕你是专业院校出来,在车企从业20年,哪怕你是修车的,有30年的经验……一样是外行。因为不可能有人对所有车都了如指掌,哪怕你都开过,开过一天,和开过三年是不一样的。而且有人车开了三年都不会使用远近光。什么样的人专业?老车主,而且还得是有点底子,爱钻研的老车主,而他也只是对他自己的那款车可以说是“专业”而已。
所以,所有的意见都只能参考。
4、好与不好是相对的。
举个例子,我朋友,买的是汉兰达,各种的称心如意,怎么看怎么喜欢。没事也跟我吹嘘,后来开了我的唐一代,542插混,然后整个人就不好了。价格比我贵,提速没我快,油耗还比我高,配置内饰就更别说了。另外一个开Q5的哥们儿,偷偷把车卖了,唐二代出来之后换了款二代唐,这哥们汉兰达舍不得换,但是感觉一点都不香了。
你说汉兰达好不好?别带任何感情,别带任何有色眼镜——很好,但是有一个性价比更高的车来比较,就不香了。比如说昂科旗,中大型SUV,30多万,动力空间配置,各方面都没毛病,好不好?真好!谁买昂科旗也不能说错。可是你和雪佛兰开拓者一比,一样的发动机,一样的变速箱,一样的底盘,说白了就是换了个壳子,而且别克的品牌力也未见得就比雪佛兰高多少,可是后者便宜好几万。两者对比的时候,昂科旗就不好了。
5、不同价位有不同的策略。
你准备花50万以上买车,其实你买的不是车了,这就跟名包名表一样,你买的是身价,要的是品牌,展现你的经济实力和层次。这时候和车没什么关系。有人问我四五十万的车怎么选,我说别管那么多,选气质。自己穿身得体的衣服,去4S店,坐车上,下车一抬头,让人帮你把那一刻拍下来,那张照片看着顺眼,就选哪辆。
可是20万买车,追求的就是车辆本身了。另外,别死心眼,20万预算就非得买个20万的车,最应该从需求出发,你要15万把事办了,剩下5万买排骨吃他不香啊?记住,价格越低性价比越高。
策略定下来,咱实操选车。
说要喝92的,这一条需求自己先给删除,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喝95的如果省油,比喝92的费油还省钱呢,所以我把这句话理解为注重使用成本。
我们先看,20万左右,有什么SUV可选,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豪华品牌:奔驰GLA,宝马X1,X2,奥迪Q3,Q2L
直接可以排除。50万以下,买豪华品牌其实没什么实际意义,豪华感给不了你,逼格也不算高,只能给你一个豪华的维护保养价格。比如说你买个A4L,给人的感觉是尊贵吗?人家可能第一句话问你,为啥不买A6L?潜台词是——买不起吧?你说A6太老气,而且车身太大,不好停车——你自己觉得心虚不?最多降到40万,40万以下的豪华品牌,尤其是BBA车型,都不值得购买。
GLA是1.3T,Q3是1.4T,Q2L是小型SUV,X1买不了2.0T的,1.5T还是三缸机,很显然这样的产品力有点水,对不起你的20万,除非BBA的车标能给你足够的心里安慰。
合资品牌:咱分车系说。
韩系车:甭管是起亚还是现代,全系不推荐。原因就是安全性,中保研碰撞测试,韩系车撞了两款,跪了两款,我只能做有罪推定,推断韩系车全都不安全——这不是一个严谨的结论,但是从我们消费者的角度,我们没有必要去承担这种风险。韩系车的事故死亡率是最高的。
法系车:非情怀粉勿买,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法系,也不知道法系车有哪些优点,那就敬而远之吧。喜欢法系的,不用我说,人家直到自己作取舍。法系的问题就是小众,维修贵且麻烦,保值率低。另外,哪怕你是法系粉,408和C4L的1.2T别买,投诉率最高。
德系车:排除BBA,就只剩下大众了。和韩系车一样,大众在中保研帕萨特、途观L成绩倒是第一第二,我一样有理由做有罪推定。我知道现在帕萨特补考成绩不错,但是这无法改变我的观点。大众不是因为技术不过硬,在安全上出问题,而是因为减配。所以我不信任他。除非他每款车型都撞出好成绩,我才信。我是大众一生黑,不是因为它车的质量,而是因为车企的良心。这个观点带有个人感情,也未必公正,我承认。但是车坏了可以修,命只有一条,我认为这种风险不值得冒。
日系车:
马自达:CX-4就直接pass吧,全车各种异响而且无法解决。原因据说是一汽的生产线过于老旧,不仅仅是CX-4,阿特兹也是如此。CX-5异响方面要好很多,作为一个备选。
日产:又一个全系不推荐,逍客和奇骏在过去一年的SUV投诉排行榜都是前十,奇骏排第三,逍客排第八。发动机抖动异响,变速箱顿挫漏油,甚至是打滑(维修成本极高)。这是全系的通病,轩逸、天籁都是如此。有车友反馈2020年开始变速箱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然而毕竟时间尚短,有待观察。有人觉得日产皮实耐操,请参见“策略”部分一二条。十年前的日产好不代表现在的日产好。配置低,内饰差就算了,三大件一样出问题。
本田:中保研碰撞测试,皓影跪,英诗派跪,那我有理由相信,你本田全系都存在安全问题!现在皓影及格了,那我也只相信新款皓影。至于说其他CRV,URV什么的,我一样只能做有罪推定。狼来了的故事谁都知道,信任只能给你一次,毕竟绝大部分人一生也买不了几辆车。更何况,本田CRV曝出机油乳化,机油增多的问题,现在虽然通过刷ECU,改变点火时序缓解了不少,但是新款CRV依然有机油增多的投诉。所以一样全系不推荐,因为我们不是没车可选。
丰田:荣放RAV4一样是机油乳化的重灾区。本田好歹通过刷ECU糊弄过去了,可是丰田一点有效措施都没有,还说是正常现象,不影响发动机寿命。已经入坑的没办法,可是你非往里跳吗?丰田荣放一样是SUV投诉前十的车型,排名第七。
其他:斯巴鲁森林人、日产劲客一样有机油乳化增多的现象,这和发动机湿壁现象有关,属于设计问题,其实很难解决。另外,三菱欧蓝德也不是好选择,它用的变速箱和日产是同款,发动机投诉也居高不下。
这些车型你可能买了之后也不会出现问题,像是途观L,帕萨特,不撞你不知道它A柱不行,或许有的问题开几年之后才出现。我也说了,不能相信车评人,所以我话放在那,你自己去验证。投诉是不是存在,分析得有没有道理。想理智客观的进行选择,先要破除你的日系信仰。
美系车:美系给人的印象是糙,费油,然而在SUV投诉前十中,没有一款是美系,投诉量最高的是昂科威,排在第11位,第二是福特翼虎,排名20。
昂科威投诉主要集中在双离合变速箱上,另外,1.5T的发动机也有不少抖动异响的投诉,并不值得推荐。而2.0T落地可能要25万以上了,超出预算,而且性价比不高。
福特翼虎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虽然不是双离合,但是1.5T发动机异响、漏油问题投诉也不在少数,2.0T又超预算了。
倒是锐际2.0T+8AT的动力总成不错,售价也不到20万,可以作为备选之一。当然,这款8AT的投诉率也不算低,最后抉择时应当考虑到。
JEEP全系不推荐,本身故障率不低,而且销量一直不好,一度传出退出中国的消息,虽然辟谣了,但这样小众的车并不适合家用。
凯迪拉克XT4也可以作为一个备选,2.0T+9AT,虽然标价25起步,但是优惠下来也就20出头,23万能落地,最低配算是够得着了。好歹是二线豪华品牌。
雪佛兰探界者:一样是1.5T的投诉居多,甚至还有熄火无法启动的问题,涉及到安全性。好在2.0T+9AT的动力组合也没超预算,中型SUV,轴距2725,空间占据优势。也作为备选之一。
雪佛兰开拓者:中大型SUV,最低配优惠完也在20万以内,但是空间和气场完全不同。2.0T+9AT的动力组合没什么毛病,基本上是个换壳的昂科旗。算是较为实惠的一款车了。
合资品牌筛选一遍,20万左右的价位,开拓者、探界者2.0T、XT4、锐际、CX-5可选。这些车不是没毛病,只是暂时没发现太大的毛病。记住,没有完美的车。
国产品牌:按品牌分类
国产品牌,我根据技术实力、产品力、影响力大致分为三类,一线品牌:比亚迪、奇瑞、长城、吉利、长安,红旗,而荣威、传祺、北京、启辰算二线品牌,其余车企只能算三线。
三线中未必没有好产品,但是因为市场保有量的关系,一样属于小众。相对于销量高的大品牌,风险较高,所以并不推荐购买。如猎豹、众泰,投诉率居高不下,把车主也坑得不轻。而一些造车新势力的新能源车,我持保留态度——三年过后再下结论,车企要先活下来再说。目前这些造车新势力基本上都在亏钱。
二线品牌也是如此,像是传祺GS4投诉现在已经攀升至SUV第一,虽然都是老款,但是我觉得这个品牌的品控是有问题的。荣威最近一年的投诉量虽然不太高,但是自从销量跌落之后,口碑也随之下滑。BJ40据说发动机都是买哈弗的,倒是启辰似乎品控不错,但是销量太小,无法从投诉上看出问题,而且也不再这个价位区间。二线品牌的车不是不能买,但也需要仔细甄别。
至于说新能源汽车,纯电除非你有特殊需求,否则都不推荐,理由是现在电池技术仍在高速发展中,你买到的只是不成熟的产品。哪怕是我极为推崇的比亚迪,我依然只推荐插混版。
长城(哈弗):H9和德系学坏了,跟着烧机油,而且关于发动机的投诉不少。不适合日常家用。同为硬派越野的荣威RX8销量不高,可是质量也让人有点不敢放心。坦克300目前好评一片,只是新上市车型,还有待市场检验。总而言之,硬派越野本身也不是普通老百姓玩的,您感兴趣的话,还是老老实实去买合资进口吧。其实在20万以内,H6还是不错的,我们可以拿2.0T的H6作为一个标杆,高配不过14万左右,动力不差,油耗不高,如果各方面还不如H6,你又何必花20万呢?
长城WEY系列则有点美系车的感觉,大毛病没有,都是一些小毛病。而且油耗较高。不过安全性值得点赞,前些天VV7摔到桥下乘客依然没有受重伤。最起码可以做个备选。
比亚迪:比亚迪的燃油车比较便宜,不算突出,但是比较结实耐用。20万左右价位的唐DM,和宋Pro DM都强烈推荐。能充电的话(220V家用电即可),你会爽到飞起,哪怕不能充电,它依然能给你强烈的推背感和远低于燃油车的油耗,预算够哪个上哪个。另外,比亚迪的安全性不用担心,公路坦克不是浪得虚名的。
奇瑞:如果物美价廉也是错,那么奇瑞真的错了。瑞虎8Plus各方面表现都十分不错,然而因为便宜没有入围。如果不是非花20万不可的话,瑞虎8Plus是个不错的选择。预算高可以买高配。
另外,还有一款纯电SUV,奇瑞大蚂蚁,我要破天荒的推荐一下,因为整车终身保。续航510Km,中型SUV。不开长途的话,会有不错的体验,最起码没有后顾之忧。
吉利:不推荐1.8T的车型,虽然舒适性不错,但油耗较高,动力也没好到哪去,这发动机很一般。不过沃尔沃2.0T那款还是不错的,比如说星越的2.0T车型。另外,领克全系都推荐,不管是0几,除了油耗略高没毛病,而且全系终身保,不限里程,不限年限。
红旗:全系推荐,理由一样是全系终身保。而且红旗这个品牌,自带豪华基因。这车它可能做不好,但绝对不会不好好做。
长安:自从被曝出参数虚标之后,让我对长安的观感大幅度下降。最近CS75Plus又被懂车帝八出减配的问题,被同价位的H6质量完爆。20万元价位,只有CS95和两款插电混。插电混领域比亚迪是独步天下的存在,能买宋Pro DM,别的都不用看了。而CS95油耗高,甚至还不如开拓者有竞争力。
筛选下来,自主品牌可买的有红旗HS5、领克全系,比亚迪插混,星越,瑞虎8Plus,奇瑞大蚂蚁。
最后总结:
入围的这些车不见得没有毛病,只是目前还没看出来。而被筛掉的车也不见得没有好产品,因为我的专业能力和分辨能力业有限。记住前面的话,别信车评人的,信自己。我说的每一个字都不要盲目相信,自己分析,看看有没有道理。我说领克好,别信。但是我说领克好,因为全系终身保,这是可以查证的,你查证之后可以相信。
最强性能,无疑是比亚迪唐DM,宋Pro DM,这也是我最为推荐的车型。插混车目前可以全面取代燃油,动力更强,油耗更低,哪怕不能充电一样全方面碾压燃油车。我写过很多关于新能源的帖子,大家感兴趣可以看看,现在是燃油车退出舞台的时代,正如以前手机向智能手机转变一样。
不着急的话,其实可以等等明年的宋PLus 超级混动。不充电百公里4个油,我预计在15—20万之间。插混车也是最经济的,用车成本低。
最大空间:开拓者,中大型SUV,气场无敌,低配优惠完20万出头。2.0T的动力不算弱,变速箱匹配很成熟,油耗也不算太高。这应该是20万能够买到的最强气场。
最稳的选择:红旗HS5,领克全系,奇瑞大蚂蚁。无他,终身保!无后顾之忧。
最具性价比的选择:哈弗H6,瑞虎8Plus。虽然没到20万,但是20万合资车能给你的,这两款车基本上都有。而且价格更低。不过我们也理解,有人的确是对价位有需求的。比如说瑞虎8Plus,卖14万他觉得很为难,如果卖20万他则觉得很合适。就好像地摊衣服一样,哪怕没有任何毛病很多人也不选,宁愿去商场里买品牌。也不能说错,但是你商场里买来的衣服,总不能比地摊还差吧?也正是因为这个理由,我筛掉了一些合资品牌,你还不如瑞虎8Plus,那为什么要花20万买你?
20万买什么SUV?要是简单回答的话,可能三五行就说完了。我之所以写这么多,就是为了宣传一下这种分析选择的理念。有主见,有判断,避免被营销牵着鼻子走。最后,再次强调:所有车评人,包括我,你们都别信,自己去分析判断,不要盲从任何人。
这个理念不仅仅在选车的问题上有效,在其他方面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