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没有什么“日益严重”的停车问题。农村最大的好处,就宽快。
家家户户大房独院,车停在家里,停在大门外面,都行。建停车场有么用?
现在农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基础设施大大改善,特别是进村入屯的道路由原来的狭窄泥土路修建成了宽阔的水泥硬化路面。这就满足了农村人购买汽车的两大条件,即经济条件和道路条件。条件达到了,加上汽车下乡的优惠政策,促使农村购买汽车的人越来越多,每逢过年,农村的道路上堵满了车,村头村尾,村空地上停满了车。
于是,农村关于汽车的两大问题产生了,并且越来越突出,即道路上堵车、村内停车位不足。这里咱们就村内日益严重的停车问题探讨一下。
村内的停车问题是汽车数量增多与停车位置有限形成矛盾的结果。解决的方向有两个,一是减少汽车的数量;二是增加停车位的数量。很明显,第一个解决问题的方向行不通,村民有购买汽车的自由,限制是不可能的。所以,唯一的解决方向就是增加停车位的数量。具体的方法就是建设一个新的停车场。
在农村找一块地出来,召开村民大会,大家一起商量,投票,这对于整个村来说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一是,土地不缺,该补偿的就补偿;二是,拥有汽车的户数越来越多,停车难,车多影响村内行走等问题突出之后,很多村民就会有解决停车难问题的迫切需求。
就拿我老家农村来说吧。村民经济条件上去了,村内的硬化道路通了,加上攀比的心理,近三年来,买车的人越来越多,村内的篮球场和原来的旧仓库都停满了车。然而,却还不能满足需求。于是,村里的年轻人开始讨论是否需要建设一个停车场的问题。初步设想是将村内的一个旧的游泳池填了,改建成一个大型的停车场。如此一来,就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停车难的问题。所以,当下面临停车位不足,又没有建设停车场的问题,只能通过村民一起讨论,创造条件建设一个新的停车场,以满足日益增多的汽车停车需求。
总结:农村购买汽车的人越来越多,说明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是好事。而面对停车位不足的问题,个人建议为今之计就是村民商讨,一起建设一个停车场。
在城里打工的一些农村人,每次回乡下都要带些土货返城,这是为什么?
在城里打工的农村人,每次回乡下大多数人会带一些家乡的土特产返城。用意不外乎两个,第一是农村人厚道实诚,出门在外免不了朋友或者同事还有领导关照,需要还人情,回乡之前就许诺给对方带些家乡的土特产了,回报对方,自己心里踏实,也利于今后更好地相处交往;第二是节俭,自己做着吃或者和工友们合伙搭伴一起做饭吃。尤其是早上和中午时间紧,可以买饭菜凑合吃点儿,等晚上下班就可以做着吃更实惠,既省钱又习惯了家乡的味道,回味无穷,过瘾。
自己种的农产品绿色,吃起放心,顺便带一些返城,好舒服的。
请问今年关于农村户口购买汽车有补贴的政策什么时候具体实施?大神们帮帮忙
国务院在近日公布的《汽车行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提出,从2009年3月1日到12月31日,国家将安排50亿元,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换购轻型载货车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等,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而实施细则对补贴标准、补贴方式、车型范围等方面作出更为详细的规范。 在补贴标准方面规定,具有农村户口的消费者,在购买汽车产品时,将获得车价10%的政府补贴;而于上周突然被纳入“汽车下乡”范畴的摩托车产品,农民消费者在购买时可获车价13%的补贴。汽车、摩托车均在购买两年内不可过户。 补贴车型范围上,包括微型客车、轻卡,不包括微轿车型。即农民仅在两种情况下才可享受购车补贴:一是新购微型客车可直接补贴,二是报废轻卡(含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 在车企的选择上,并没有采用“家电下乡”的招投标方式,而是只要获得汽车生产目录的企业,都可以提供下乡产品。虽然没设置准入门槛,但需要企业作出三项承诺:即价格保证、品质保证、公示相应的销售网点和服务网点,作出退出承诺。 据消息人士透露,服务网点是最薄弱的环节,因为涉及的汽车品牌较多,只要符合国家生产标准的企业都可以作为下乡的品种,因此要求企业作出承诺,包括不能涨价,不能降低配置、不能有坑害农民的情况,同时要求有这种服务网点,并且必须公示,只能做销售不能做维修,必须公示去哪里修。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