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内循环,不是主动因素,而是被动,一是国际环境变化,二是世界经济将进入衰退期,而且是不止三两年的衰退。出于从坏处着眼,以持久战应对这种不利态势环境,以内循环为主,力争外部循环,这是体系,不是单一战略。
对于农民应该抓住如下机会:
1.内循环会加大农村基建投入
农村路会修的更多更好,农业水利建设会加大投入,水电网气进村入户,人居环境会改善,部分农民抓住基建找活干,可以挣份工资。
2.外需恶化,内需不足,会消费降级。
农村是低成本生活社区,农民生活资料比较便宜。也就是说农村生产的低端商品,销售可能会好。进口农产品水果,高价的会被本土替代,国产水果蔬菜不会受影响。
3.抓住农村投资机会,调种植结构。
发展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为本土服务的农产品和畜禽。
另外,城市养老院也可能向乡村转移,还有沿海劳动密集产业,会加速向内地农村转移。农民在乡下,不用进城,也能找到打工机会了。
养好身体,替富人卖命,维持粮价,提高产量,养活它们
2019年7月4.2米箱货还能买吗?
首先一点你买货车肯定是想着赚钱为目的的。既然系统有推荐到这个提问,那我就从我的认知中给你一些想法吧。以下分析纯属个人观点。
2019年以来,取消4.5吨及以下货车营运证的相关条例已经写入《道路运输条例》,这也意味着全国的4.5吨及以下轻卡不需要再办理营运证和驾驶员从业资格证了。这给4米2轻卡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如此,就在今年,汽车下乡政策又重启了,购买轻卡少则一两千元的补贴,多则补贴能有数千元,因此让不少人燃起了购买轻卡的热情。
4米2轻卡进城限制少,C照就能驾驶,入行门槛低,这都是它的优势。但在越来越多的人购买4米2之后,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4米2轻卡超载是业内顽疾。最近各地都在严查超载,4米2轻卡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据4米2轻卡车主反应,车货总质量为4495千克,大部分的轻卡自重都要三吨六七,有的重载版轻卡空车都超载!这让司机怎么拉啥?拉空气吧!
前不久就有个卡友在山东被查到了超载,扣6分,罚1600元,让卡友苦不堪言。而关于4米2超载超限认定标准,一直存在着争议。很多人认为18吨不是违法,实际上目前关于4米2货车,无论是交警还是路政都会依据行驶证限重,这就意味着,有些本身出厂重量就已经超过了行驶证上限重的轻卡,上路就超载!
另外,现在的货车市场是车多货少的局面,跑四米二没固定货 源真心不好跑。四米二的车多司机很多恶性竞争。
所以我的建议是先慎重考虑,如果没有大的雇主最好先不买。
看你要做什么用了,要是长期不拉重货不超重4.2的蓝牌车还是有很多优点的,可以考虑购买
部分汽车限购放宽或取消,能拯救车市“寒冬”吗?
汽车限购放宽或取消,对于车是寒冬有一定的回暖作用,但重点还需要公布准确的用车年限。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的车市下滑已经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在这一期间陆续出现或重启的汽车下乡、生产增值税下调、皮卡加速接近、旅居车加速开放等等利好,对于汽车销量均未起到理想的刺激效果;限购与限迁的逐步开放也已经有一段时间,但各大车企的销量成绩仍然以同比下滑为主,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真的是车市饱和了吗?
个人认为原因并不是如此,回头看一看2008年出现的汽车销量暴涨,其背后实际是消费升级的刺激;而消费升级并没有停滞,在这11年的时间里经济发展的速度也是非常之快的,那么早起的车辆也应该达到了平均换车周期。换车购车才是这一阶段的主力,造成车市预冷的原因是消费者为什么不原因换车,原因应有两点。
1:绕不开了的国六升级,国四排放实施了六年算是给消费者们吃了颗定心丸;然而国五排放只实施了两年时间随即出现了十余个省区的提前实施国六,排放标准每升一级则决定了老标准汽车可能少用2~3年,汽车保值率的评估曲线也会被压缩,压缩则是每个阶段的保值率下滑更严重。而燃油车排放标准的升级尽头在哪谁也不知道,现阶段换车是否会因排放再度升级造成较大的贬值则需要考虑了,那么在没有答案之前换车自然要谨慎。
2:绕不开的汽车电动化,燃油动力汽车排放的快速升级与汽车转型电动车不无关系,可以预见至少乘用车会在不会很长的时间内全面电动化。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已经有不限行不限牌以及免税等各种优势,这些车得到便利的同时燃油车又出现了各种不便利,那么普及电动车后会不会加快燃油车的限行甚至禁行吗?这一问题目前仍然没有答案,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只有某旅游大省的提前公布燃油车禁售禁行计划,这一信息的公布等于雪上加霜。
电动汽车目前的综合性价比仍低于同级别的燃油动力汽车,高品质的插电式混动新能源汽车价格又普遍偏高,所以新能源汽车仍不是主流的选项。而燃油车的选择已经出现了“双重障碍”,想要是让车市回暖只能打破这一心理障碍,给消费市场发放定心丸等于给车市吃速效,只能如此了。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本文由天和Auto原创发布,欢迎转发留言关注,内容请勿站外搬运。
不可能,汽车销量下滑的根本原因是潜在消费者购买力下降,通俗点讲,就是钱越来越难挣了(紧缩),钱越来越不够花了(通胀),对于不是生活必需的物件,能不买就尽量不买,汽车首当其冲,符合所有非生活必需品的特征:大宗商品,费钱;直接开支不低,购置税、保险、装饰、油费、停车费、罚款……;间接开支也不低,以前天气不好赖家里,现在有车了风雨无阻,各种Happy,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