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品牌及车型的命名,远比大家设想的要复杂,我从前置条件、子品牌名称、车型序列和车型命名等方面,简单说几句:
1、前置条件:拟定名称的商标能否拿下来?起名除了头脑风暴,还要先锁定知识产权。
所有的品牌命名不管是新注册还是购买、走申诉等,最好是中英文分别注册,还要考虑国际市场的知识产权,其中纯英文字母组合的含义,还不能违背全球各国家的风俗。
一个有意思的案例是【合众新能源】汽车,将产品品牌命名为:哪吒,争议中自带热点。
但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商标第一次是什么时候注册的?
哪吒初始商标,大概率是购买的
也就是说,到现在哪吒官网的LOGO组合运用,商标还是TM的状态。
2、子品牌命名,按子品牌定位和产品规划走比如:
长安深蓝:长安新能源的重新定义,结合之前长安一直主推的【蓝色】动力主题;
长安欧尚:说实话,这个名字有点历史感了,需要更新;
坦克:硬派越野,一听大家就能联想到;
坦克300
ARCFOX极狐:北汽蓝谷的高端品牌,名称真心不合适;
BEIJING:北汽自主品牌,名称非常好,只比【红旗】略弱了些,北汽的产品、营销等出了问题,好名字但没用好;
比亚迪走的是产品序列的路线,【王朝/海洋/军舰】等,每个序列下的产品名称都不同,从【秦汉元唐】到【海豚海豹】到【驱逐舰护卫舰】,说实话我无法评价,产品力强大后比亚迪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这是领导者品牌的特权,一般品牌无法复制。
比亚迪把【魏】的商标送给了长城,长城投桃报李将【登陆舰】的商标回赠给了比亚迪
3、车型命名,本质是在子品牌下或车型序列名称下,赋予这个车型【级别/价格/动力】等的含义代号,简单易记易懂为佳最关键最重要的是,产品品牌或子品牌名称,是不是个好名字,而不是这个车型有个独特的名字。
车型命名一般是按国际品牌的惯例走,因为你要走向全球市场,必须在车型名称或代号上,可以快速让海外消费者理解和对标。
大部分中国汽车品牌,是遵循了这个惯例和规则,比如BEIJING X3、X5、X7,长安CS35、CS55、CS75,蔚来ES6、ES7、ES8等。
蔚来ES8
我不是吹捧宝马、奔驰和奥迪,但它们的车型命名方式已被市场所熟知与认可,如果你非要起一个很怪的名字,在海外市场必然是极大的推广成本。
而现在很多中国品牌急于自造热点,虽百花齐放但某些名字也让人目瞪口呆:
哈弗:大狗、初恋、神兽;
捷途:大圣;
荣威:鲸、龙猫;
个人感觉,这都是一个成熟汽车品牌,在营销上不太自信的表现,也和老板们的善变有关。
但,国际大品牌也开始不自信了,6月奥迪已向慕尼黑法院提起诉讼,指控蔚来汽车侵犯了奥迪的商标权。奥迪称,蔚来决定将其两款车型命名为 ES6 和 ES8,侵犯了奥迪两款车型 S6 和 S8 的商标权。
蔚来ES6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信号,也是我想再次说明和建议的:
在海外市场,中国品牌的车型命名规则,一定要和国际通用惯例接轨!
而对于主品牌、子品牌或产品序列名称,真正突出中国文化精髓,不去追求热点或标新立异,勇敢将中国元素推向全球,才是一个中国品牌的经营之道。
先批评长城,起名没有套路,没有传承,原来h6各种型号打架,让人眼花缭乱,现在是各种不相关的名字互相打架,杂乱无章。
现在长城老魏醒悟了,应该以后会改善。
奇瑞以前各种起名,杂乱无章,现在有了传承了,艾瑞泽 数字系列, 瑞虎数字系列,传承多年,积累下口碑加产品力,相信市场越来越好。
比亚迪的王朝系列好评,只是在产能跟不上的情况下,加海洋网,说明比亚迪未来预估销量会更多,股票买起来。
其他不提了,个人认为,国产车取名,一定要有传承,多年积累口碑,让人一听名字,就大概知道什么尺寸和动力和价位。名字有特色,比如王朝系列,让人感到高级。但尽量少英文,比如长安uni系列,大部分人读都不好读,产品力被名字拉后腿了。